春 暮
曹 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曹豳(1170—1249),字西士,號東畝,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安吉州教授。累官至福州知府,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全宋詩》錄其詩七首。
《春暮》采用比較的方法,寫以快樂的心情迎接夏天的到來。前兩句寫所見。首句寫春天即將過去,但是落花卻無人過問。通常人們對待落花都會有一種無可奈何的痛惜之情,但是這句詩卻一反常態,對春天即將過去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次句卻用贊賞的態度歌頌了夏天樹木所造成的冉冉綠色,它是那么生機勃勃,無邊無際。
后兩句寫所聞。三句寫黃鶯已經歌唱了一個春天,引起了審美疲勞,所以對于鶯聲的消失,不是很在意。末句,詩人懷著飽滿的熱情歌頌了響成一片的蛙聲,它是那么的熱烈而歡樂。“青草池塘”會使人聯想起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它們的好處是極其自然,而又生意盎然。
宋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基本上通過議論說明春夏代謝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春夏兩季各有各的美景,沒有必要苦苦挽留即將過去的春天,夏天的樹木特別茂盛也是令人非常滿意的。此詩采用形象化的語言講了同樣的道理,顯得理趣盎然。
上一篇:王 駕《春晴》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韓 愈《晚春》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