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原文】
平 山 堂①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②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注〕
①平山堂:揚州名勝。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三十七云:“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側(cè)。慶歷八年二月,歐公來牧是邦,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江南諸山,拱列檐下,若可攀取,因目之曰平山堂。” ②彈指:佛教名詞,喻時間短暫。《翻譯名義集》卷五《時分》:“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鑒賞】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四月,作者自徐州移知湖州,途經(jīng)揚州時,知州鮮于侁設(shè)宴于平山堂。作者酒酣思賢,即席賦此詞。釋德洪《跋東坡平山堂詞》云:“東坡登平山堂,懷醉翁,作此詞。張嘉父謂予曰:時紅妝成輪,名士堵立,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里,殆欲仙去爾。”(《石門題跋》卷二)張嘉父與德洪均是作者的友人,張所云又是親見,當(dāng)為可信。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于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他想這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在此之前,熙寧四年(1071)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途經(jīng)揚州,都曾來平山堂。自己受教于歐公門下十有六年,恩師當(dāng)年曾寄予厚望,云“我老將休,付子斯文”。但多年來游宦南北,“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真是事事不如意。如今已四十四歲了,半生轉(zhuǎn)瞬即逝。他又回想,不見恩師也將近十年了。記得熙寧四年通判杭州,曾繞道潁州去謁見業(yè)已致仕的歐公。那是一次歡快的相聚,師生宴飲于潁州西湖,自己有《陪歐陽公燕西湖》一詩紀(jì)其盛:“謂公方壯須似雪,謂公已老光浮頰。朅來湖上飲美酒,醉后劇談猶激烈。”歐公雖銀須似雪,但仙風(fēng)道骨,神采奕奕,批評新法,談鋒激烈。誰知此次竟成永訣,次年歐公就仙逝了。當(dāng)聞此噩耗時,自己曾灑淚寫祭文:上為天下慟,慟赤子無所仰庇;下以哭其私,雖不肖而承師教。
歐公雖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親書手跡,其中有他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劉原甫名敞,嘉祐元年(1056)出守揚州,歐公賦此送行。劉原甫到任后登平山堂,懷念它的創(chuàng)建人,寫有《登平山堂寄永叔內(nèi)翰》一詩,云登堂遠眺江南水光山色,感到美不勝收,自己真想學(xué)淮南王劉安,服藥羽化而登仙。隨后歐公寫了和韻。如今歐、劉二公雖然不在了,可他們唱和詩詞的手跡,都完整地保存下來了。瞻仰壁間歐公遺草,只覺龍蛇飛動,令人發(fā)揚蹈厲。
詞的下片寫聽唱歐詞而生感慨。此次置酒高會,不僅使自己能重新瞻仰歐詞手跡,而且能再次聽到紅妝歌伎演唱歐詞。歐詞中的“文章太守”“垂柳”、“春風(fēng)”,其真正的含意和價值,也許只有他才能懂得。歐公曾諄諄告誡:“我所謂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非我徒。”(《潁州祭歐陽文忠公大人文》)作為文章太守、文壇領(lǐng)袖,歐公揮毫萬字,是為了以文載道,輔君濟民。其一生“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說為忠”,絕不“見利而遷”。這種風(fēng)范高節(jié),德業(yè)文望,使“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xué)者有師”,就像平山堂前的楊柳春風(fēng),化育士林,能給后人帶來溫暖和力量。
正由于直言敢諫,歐公屢遭貶謫,直至最后釋位而去,退居潁州。人們還希望他能進而復(fù)用,誰知竟一去不回。作者決心謹承師命,堅守儒道,但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么樣的命運呢?自從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離京后,輾轉(zhuǎn)南北,備嘗艱辛磨難。白居易《自詠》詩云:“百年隨手過,萬事轉(zhuǎn)頭空。”白詩言人生百年,隨手即過;世間萬事,轉(zhuǎn)頭已空。作者進一步說,未轉(zhuǎn)頭時亦已空。“夢”也就是“空”的意思。
作者以夢幻作結(jié),無疑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維摩經(jīng)》云世間萬物一律性空。他這樣寫,也許還因預(yù)感到災(zāi)禍即將臨頭。多年來他寫了許多詩文,激烈批評新法,預(yù)計變法派也不會罷休。他的擔(dān)心并非過慮,數(shù)月之后,御史府的李定、舒亶等人就彈劾他“包藏禍心,怨望皇上”,“訕謗謾罵,無人臣之節(jié)”。隨即他鋃鐺入獄,“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獄中寄子由》),比“未轉(zhuǎn)頭時皆夢”更慘怛了。
此詞采取抒情、敘事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抒情時傾談肺腑,語真情摯,雖不以含蓄取勝,但讀來耐人尋味,有強烈的感染力量。敘事鋪陳,慨嘆自己半生窘蹙困躓,緬懷與歐公十多年的交誼,展現(xiàn)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他以議論入詞,議論融入身世之感,成為詞的有機組成部分。宋詞常用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氣氛,以求點染之妙。而此詞中的景物,并不是獨立的描寫對象,只是抒情時觸及到的形象材料。
在構(gòu)思上,此首以歐詞《朝中措》為中心線索。上片寫因見歐詞手跡而有感于懷,下片寫因聽唱歐詞而慨嘆不已,上下片意脈不斷,渾然一體。作者寫友情詞,慣用濃墨粗筆,縱挑橫抹,以超邁的韻格,顯露其胸中浩懷逸氣。此詞亦是其中一例。
字數(shù):2023
作者:湯易水,周義敢
上一篇:蘇東坡《臨江仙(忘卻成都來十載)》抒發(fā)生離死別之痛詞作
下一篇:蘇東坡《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樂觀而豁達胸襟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