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寒雀滿疏籬)【原文】
梅花詞和楊元素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鑒賞】
本詞寫于蘇軾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寧七年(1074)初春。時楊元素為杭州知州。元素名繪,所著《時賢本事曲子集》為我國最早的詞話。全書已佚,尚有數條散見于其他載籍,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有輯佚本。蘇軾與楊元素唱和甚多。本詞即是楊詞的和作之一。可惜楊的原唱已經不存,否則,兩詞對讀,一定會使讀者更有興味的。
詞中沒有正面描寫梅花的姿態、神韻與品格,而是采用了側面烘托的辦法來加以表現。上片寫寒雀喧枝,以熱鬧的氣氛來渲染早梅所顯示的姿態、風韻。歲暮風寒,百花尚無消息,只有梅花綴樹,葳蕤如玉。在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開之際,的知大地即將回春,自有無限喜悅之意。開頭兩句“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生動地描繪了寒雀對于物候變化的敏感。它們翔集在梅花周圍,瞅準空檔,便爭相飛上枝頭,好像要細細觀賞花朵似的。寒梅著花,原是冷寂的,故前人詠梅,總喜歡賦予梅花一種孤獨冷艷的性格。本詞則不然。作者先從向往春天氣息的寒雀寫起,由歡蹦亂飛的寒雀引出梅花,便有了鳥語花香的意味,而梅花的性格也隨之顯得熱乎起來。顧隨先生自云早年極喜楊誠齋的絕句:“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話晚晴。特地作團喧殺我,忽然驚散寂無聲。”但讀了蘇軾此詞以后,看法有了變化。他說:“持以與此《南鄉子》開端二語相比,苦水(按顧隨自號苦水)不嫌他楊詩無神,卻只嫌他楊詩無品。”“‘滿’字、‘看’字,頰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圓寂耶?”“一首《南鄉子》,高處、妙處,只此開端二語。”(《顧隨文集·東坡詞說》)顧隨深賞極愛開端二語,自是不差,而從“滿”、“看”兩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圓寂”之說,似有未諦,且蘇軾此詞的妙處,亦不止這兩句。“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進一步從寒雀、早梅逗引出賞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輕輕放過。客來花下,寒雀自當驚飛,此原無足怪,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戀枝,不忍離去,竟至客來花下,尚未覺察,直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覺之,而驚飛之際,才不慎踏散芳英,則雀之愛花、迷花、惜花已盡此三句之中,故花之美艷絕倫及客之為花所陶醉俱不待繁言而明。再說,散落之芳英,不偏不倚,恰恰落在酒杯之中,此于賞梅之人,平添無窮雅興,是則雀亦頗可人意。可見雀之于梅,在此詞中實有相得益彰之妙。整個上片,由梅花盛開而飛揚出一片熱烈的情致,因此梅花的惹人喜愛的美姿、豐神,也就不言而喻了。
下片寫高人雅士在梅園舉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襯托出梅花的風流高格調。“痛飲又能詩”的主語是風流太守楊元素及其賓客僚佐。楊元素才調不凡,門下自無俗客。詩、酒二事,此中人原是人人來得,不過這次有梅花助爽,飲興、詩情便不同于往常。“痛飲”即開懷暢飲。俗語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高人雅士喜以梅花為知己,“痛飲”固當,況又“能詩”。“能詩”又不限于其字面意義為善于寫詩,這里暗用劉禹錫寄白居易詩句“蘇州刺史例能詩”(時白任蘇州刺史),以稱美楊元素的文采風流。作者又有《訴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詞云:“錢塘風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詩”,也是此意。“坐客無氈醉不知”,又用杜甫贈鄭虔詩“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語。“醉不知”的主語是宴會的主人楊元素。坐客無氈則寒,如今飲興正酣,故不復知。此句意不在寫坐客之寒,而是寫主人之醉。主人既醉,則賓客之醉亦可見。觀主客的高情逸致,梅花的高格也不難想知了。“花謝酒闌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時間如許之長,而是指自梅花開后,此等聚會,殆無虛日。歇拍二韻,“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重新歸結到梅,但寒柯玉蕤,已為滿枝青梅所取代。詠梅花而兼及梅子,似屬出格,但細察作者本意,原是要說明梅花的深可愛賞,雖日日對之痛飲狂歌,終無饜時,直至時序暗換,微酸著枝,尚有愛賞之意。古人早有所謂愛屋及烏之說,焉有愛梅花而不及梅子之理?何況不直說梅子而說“一點微酸”,訴之味覺形象,讀來令人感到多么新穎可喜!整個下片,仍沒有直接描寫梅花的姿態、神韻與品格,但高人雅士為之留連忘返,逸興遄飛,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如前所說,本詞是楊元素《梅花詞》的和作。就題目要求來說,應該著重描寫梅花,而就作者的創作意圖來說,主要是要通過詠梅、賞梅來記錄他與楊元素共事期間的一段美好生活和兩人之間的深切友誼。這段生活,非梅花不足以喻其優雅;這種友誼,非梅花不足以擬其高潔。故全詞既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亦未嘗有一筆怠慢了梅花。此即所謂不即不離,妙合無垠。
字數:1912
作者:吳汝煜
上一篇:蘇東坡《南鄉子(霜降水痕收)》抒寫胸襟懷抱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蘇東坡《南鄉子(晚景落瓊杯)》描寫春日時傍晚所見景色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