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白居易
房傳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畫師。
我亦定中觀宿命,多生債負是歌詩。
不然何故狂吟詠,病后多于未病時。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于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后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解題:作者在68歲時,中風而導致一肢不靈,曾一度臥病在床,其間寫下“病中詩十五首”,此詩為其中之一(《全唐詩》卷458)。房:指房琯,是唐玄宗、肅宗兩朝宰相,死后贈太尉稱號。王:指大詩人王維。畫師:畫家,以繪畫為職業者。定:指禪定的狀態。宿命:往世的命運。債負:人在業力輪報中應償還的業債,這里指因業力而起的業緣。吟詠:本指吟誦、詠唱詩歌,這里代指詩歌創作。
【全詩串講】
據說房琯上一世是參禪的和尚,王維自稱他前生應該是個畫師。
我也在禪定中觀察往世的命運,發現我與詩歌的緣份不止一世。
不然我為什么要發狂似的吟詠,而且生病以后要多于未病之時。
【言外之意】
作者初臥病時,還喝些“松花酒”,膝部發冷時還用“桂布裘”增進局部的血循環,同時結合針灸中的艾灸治療。但作者畢竟是真正的佛家修道人,知道萬病皆因業緣而起,因此認為一肢病廢,多半是自己“從前爛漫游”,享受游覽之樂太多了。既然是因業力而來的病,醫藥就沒有必要了。作者因此停止使用針灸等醫療方法,不再請醫生了,“身作醫王心是藥”,要用治心的方法來治身。想通了法理,心里就沒有憂慮了,“樂天知命了無憂”。同時,足不能行就多坐禪、內觀,借修煉的力量來消病業。不僅如此,他還在臥病時賣掉了自己過去游歷時騎的駱馬,決計不再游覽;又將多年來伺候自己的兩個貼身小妾“放歸”了,這無疑是一種剜心的舍棄,但同時也必然積了不小的德。
上一篇:李欣《寄焦煉師》道家修煉唐詩鑒賞
下一篇:寒山《家住綠巖下》唐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