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安得有青衫? 今歲和戎百萬縑!
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
---劉克莊
開禧二年(1206),宋寧宗采納大臣韓侂胄的意見,出兵攻金。結果因謀劃不周,指揮不力,打了敗仗,于是歸“罪”于韓,把他殺了,而后函封其首,派人送往金廷乞和。嘉定元年(1208),即夏歷戊辰年,和議告成。從此,宋每年向金增納白銀三十萬兩,細絹三十萬匹。這是繼“隆興和議”④之后的又一次和約,“戊辰即事”指的就是這次媾和之事。
詩從個人生活境況的變遷落筆: 冬去春來,理應脫下棉衣,改著青衫。“青衫”一詞似從“青衿”演化而來,它是讀書人穿的一種衣服。而今,這種衣服已無從獲得,因為朝廷搜刮了百萬匹細絹,奉獻給金人,以換取暫時安定,哪里還考慮平民百姓的生活!于是詩人情不能遏,迸出下面兩句: 從今以后,不要再在西湖一帶蒔花插柳,所有空地都栽種上桑樹,大力養蠶,這樣一來,百萬匹縑也就有了著落,我這寒士也就可以再度穿上青衫了。
這首詩開頭設問,引起讀者的思考,接著說明原因。短短兩句話,從個人說到國家,揭出南宋當局“和戎”政策的實質,概括的生活面極廣。例如“詩人安得有青衫”,既表明作者個人的貧困,又反映了普遍存在著的社會現象,這樣寫,寓一般于個別之中,意思更為深廣。詩的末二句很幽默;“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雖然語含譏刺,但也不純然是反語。因為“和戎”的國策如不改變,即使遍地樹桑,也難填金人的欲壑。詩人的言外之意是,希望朝廷文臣武將,不再歌舞湖山,醉生夢死。作者同時詞人陳德武在《水龍吟》詞里表達了類似的想法:“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為了不讓人們繼續沉溺下去,他們都說應使西湖成為農桑之地。當然,這說不上是認真的設想,他們真正的意思是要求朝廷注意國計民生,不再文恬武嬉。總之,這首絕句寫得委婉而又辛辣,情溢乎辭,令人激動不已。用詩說理,能達到此等境界,委實難能可貴。
上一篇:某 尼《悟道詩》古詩鑒賞
下一篇:錢惟演《無題三首(其一)》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