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①。
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清②。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③。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注釋】
這首詞作于作者南渡以后,通過抒發(fā)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達作者思念故國、故鄉(xiāng)的深情,宋代李清照作。
①中庭:即庭中,庭院里。
②馀清:意謂蕉葉舒卷、蕉心貽人以清涼舒適之感。
③霖霪:連綿不斷的雨聲。
【大意】
不知是誰在窗前種下的芭蕉樹,一片濃蔭,遮蓋了整個院落。葉片和不斷伸展的葉心相互依戀,一張張、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滿懷愁情,無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時分下起了雨,點點滴滴,響個不停。雨聲淅瀝,不停敲打著我的心扉。我聽不慣,于是披衣起床。
【賞析】
“窗前誰種芭蕉樹”,似在詢問,似在埋怨,無人回答,也無須回答。然而通過這一設(shè)問,自然而然地將讀者的視線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蕉心長卷,一葉葉、一層層,不斷地向外舒展。闊大的蕉葉,似巨掌、似綠扇,一張張、一面面,伸向空間,布滿庭院,散發(fā)著清秀,點綴著南國的夏秋。茂密的芭蕉葉為整個庭院送來清涼。“陰滿中庭”兩次疊用,使人如臨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綠葉的遮蔽,進而注視到蕉葉的舒卷。“葉葉心心,舒展有馀情”,“葉葉”與“心心”,兩對疊字連用,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對人進行沖擊,從聽覺方面形成應(yīng)接不暇之感,從視覺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葉不斷舒展的動態(tài)。而蕉心常卷,猶如愁情無極,嫩黃淺綠的蕉心中,緊裹著綿綿不盡的情思。
全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描繪芭蕉的形象,不僅準確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質(zhì)特性,而且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
【拓展】
清代鄭燮曾作《詠芭蕉》,全詩如下:
芭蕉葉葉為多情,
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
卻教風(fēng)雨怨秋聲。
上一篇:《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滕王閣詩》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