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奔走十來程,風卷云開陡頓晴。
雙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
煙江遠認帆檣影,山舍微聞機杼聲。
最愛水邊數株柳,翠條濃處兩三鶯。
---趙汝鐩
這是一篇途中紀景的詩篇,記詩人在一次春日出行時路途所見。當然詩人也并非只是客觀地寫景,著重表現的乃是自己的感受,實際上是一篇春日旅途的即興詩。
詩的開首寫這次出行是在雨中趕路,長途出行而又恰逢陰雨,這是十分令人懊喪的。因為冒雨,不得不急急匆匆地“奔走”,而路途又遠,其狼狽之態可見。但下句卻突然一轉,“風卷云開陡頓晴”,陣風起處,天開云散,天氣忽然放晴。風卷去了滿天的烏云,晴光四射;趕路者的煩悶心情,也從而被一掃而光。下面緊接著寫詩人途中所見到的一片清新動人的春景。
“雙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前句寫乳燕習飛,后句寫鳩鳥喚偶,這正是春日所特有的景象。習飛的幼雛,無力高翔,只是在雙親的引導下,在花叢中時起時落,此寫低處所見;而鳩鳥的叫聲,又引著詩人向高處望去。原來不甘寂寞的鳩鳥,正滿懷希望地唱著他的愛情之歌。稱鳩鳥覓偶為“喚婦”,頗具諧趣。這兩句聯在一起,表現出一俯一仰、所見所聞,皆一片動人的春景、春情、春色。
五六兩句,一寫遠眺,一寫側聞。春日雨后的江面,籠罩著迷迷蒙蒙的霧氣,但遠處的帆影依稀可辨;側耳靜聽,山中農舍中,札札的機杼聲,隱約可聞。“遠認”、“微聞”,表現詩人在如畫的春景中,不斷地、極力地在調動自己的感官,捕捉著和體味著春日途中的樂趣。詩的最后,用“最愛”輕輕一轉,把最令人陶醉的春景呈現出來,傳達給讀者:“最愛水邊數株柳,翠條濃處兩三鶯。”水畔翠柳濃密之處,有兩三只婉轉歌唱的黃鶯,時藏時現。柳樹翠帶飄揚,一片新綠,黃鶯跳躍枝頭,活潑可愛,多么美的春光,多么生意盎然的氣氛啊!
本詩寫詩人春日途中所見,從苦雨忽而放晴寫起,開始就流露出一種驚喜愉悅之情。下面兩聯寫花下引雛的雙燕,寫枝頭喚偶的鳴鳩,寫遠處江面的帆影,寫空山農舍的機杼聲,給人一種上下遠近、耳目所及、美不勝收的印象。最后則集中突出一個鏡頭,用最美的意境結束全詩,賞心悅目,令人難忘。
上一篇:劉仙倫《題張仲隆快目樓壁》古詩鑒賞
下一篇:利 登《田家即事》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