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繭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陳 造
陳造是南宋較能反映社會現實以及勞動人民疾苦的一位詩人,很受陸游、范成大等大詩家的賞識。陸游為他的詩集作序,說他能“居今篤古,卓然杰立于頹波之外”,又說他的詩“不事浮響”,可見他詩歌的現實性是很強的,詩風也很質樸。
作者這一首古體敘事詩《田家謠》,宛如一幅田家勞動生活的風俗畫,質樸純美,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
全詩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由農時入筆,寫夏麥上場,春蠶出筐,這正是田家大忙的時節,恰好又是風調雨順,“陰晴隨意”。麥收過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見那夫妻雙雙在田地里忙碌。這真是農家難得的好時光。這一層作者用夾敘夾議的筆法,寫出了田家不誤農時的勤勞和勞動的熱情,贊嘆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間。第二層集中筆墨寫農家三婦。在蠶已作繭、蠶事正忙之時,大婦繞絲,中婦織帛。中婦年輕,忙里偷閑,不時還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婦操勞顧家,忙得連吃飯都不能及時,一直辛苦到蠶事結束。小婦剛剛過門,不好就讓她辛苦,只是陪著阿婆玩笑度日。這田家辛勞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過家中三位媳婦各自不同的神態舉止表現出來的。這里的筆法與辛稼軒《清平樂》詞“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相似。辛詞依次刻畫人物以贊美農家的勞動生活。陳詩則從農家婦女來落筆,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異,更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的情趣。第三層寫對明年繼續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貯二麥饒絲綿”,農家是多么希望辛苦勞動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啊!作者在全詩的結尾,又補寫一筆“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小婦今年是新嫁娘,理當照顧,明年就應該減輕大婦的負擔,讓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這首古詩里反映了風調雨順年景農民一家的辛勤勞動生活,也寫出了勞動之家純樸和美的家風,以及獲得豐收的喜悅和愿望。作者的贊美田家之情是以質樸真切而又饒有情趣的筆觸表現出來的。全詩風調純美,情趣盎然。
上一篇:梅堯臣《田家語》古詩鑒賞
下一篇:劉仙倫《題張仲隆快目樓壁》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