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
圣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蘇 軾
詩題一作《習射放鷹》,熙寧八年(1075)作于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詩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來路上和同官在常山東南的黃茅岡舉行了一次習射會獵,此詩便是此時豪興遄飛、揮毫寫就的。
首聯點題,勾畫出了狩獵隊伍的氣派和場面。青蓋,指青蓋車,一種安有青色布蓋的車子,古代本為王者所用,這里則指州長官所乘之車。知州出獵,侍從很多,故云“點皂旗”。護衛們手持皂旗在車前開道,浩浩蕩蕩,開向狩獵場所——黃茅岡下。“出長圍”,長,自然不僅指長度,也兼指寬度,是說圈出一個大圍場。此處為下句“驕馬跑空”作了鋪墊。
頷聯轉入獵射場面的描繪。此時廣袤的圍場內,呼鷹策馬,箭鏃紛飛,場景定然十分緊張熱烈。詩人從全景之中,剪取出最英武的兩個場面,加以精細描寫。兩個場面的主角分別為一馬一鷹。馬非常馬,乃是一匹驕馬。驕,不光指其形體之壯健,更指其神采之駿異。空,指馬蹄下黃茅岡這個圍場,因為其平坦(蘇軾同一主題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云:“千騎卷平岡”),兼之開闊廣大,所以能聽憑驕馬縱橫馳騁。馬兒追逐獵物跑得性起,有時竟能豎起身子,騰踔而立。“驕馬跑空立”五字已寫得神完意足,形象飛動,尤妙在冠以“弄風”二字。“云從龍,風從虎”,此匹如虎駿馬于一馳一驟、一騰一躍之間,揚起陣陣勁風,故而風因馬起,馬鼓風勁,所以謂之“弄風”。有此一“弄”字,則境界全出矣!鷹亦非凡鷹。此蒼鷹“趁兔”——追逐狡兔,竟至于“掠地”而“飛”。掠地,擦地,既足見其訓練有素,又具見其兇猛異常。其以“掠地飛”的拏云下攫之勢追捕逃兔,不難想象,鷹爪之下,必無完兔。此聯寫得既警動有勢,又狀物如在目前,很具畫意。至此,不禁使人想到王維《觀獵》名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也寫鷹寫馬,意境相似,然其“疾”其“輕”,要通過人的想象才能體味出來,倘用畫面很難傳達出此中詩意。蘇軾卻寫得形肖神似,任何一個丹青手都可以據此畫出生動傳神的馬、鷹圖。相比之下,蘇詩就顯得更為精警,更富形象性,所以清人何曰愈說他“七律之新警,于唐人外別開生面”(《退庵詩話》卷一),確非溢美之辭。
頸聯寫罷獵歸來的風度神采。翠讞,蒼翠的山峰,指常山。經過緊張的圍獵,詩人現在一身輕快,不由回過頭去眺望方才鏖戰之處,但見常山白云繚繞,遠遠望去,恰似在不斷吐出云氣。俯視自己,一路歸來,火紅的楓葉已落滿了征衣。二句表現了詩人顧盼自如的神態,而白云、綠嶺、紅葉,色彩對比鮮明,更增強了詩情中的畫意。
至此,詩人還意猶未盡,在尾聯中直接傾吐懷抱,一吐豪情。西涼簿,指晉謝艾。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將所持。據《晉書·張重華傳》:重華據西涼,以主簿謝艾為將軍,進軍臨河,攻麻秋。艾冠白?踞胡床指麾,大敗之。而蘇軾生活的北宋時代,邊患不時發生,因此他在詩詞中,時時抒發自己渴望馳騁疆場的激情。尾聯即以謝艾自許,說朝廷如果委予邊任,定能麾兵敗敵。所以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也說蘇軾“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詩一首,題在本州小廳上,除無譏諷外,云:‘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麾’,意取西涼主簿謝艾事。艾本書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軾為將,亦不減謝艾也。”其意與前面提到的《江城子》詞下闋:“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互相闡發,胸襟抱負如此磊落正大,而當時言官竟強為曲解,把此詩列為諷刺新法之作,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全詩感情昂揚,氣勢飛動,對仗工穩,遣詞用字尤見功力,如“點”、“出”、“跑”、“立”、“掠”、“飛”、“生”、“滿”等字,富于表現力,下得貼切,難以移易;“青”、“皂”、“黃”、“蒼”、“白”、“翠”、“紅”等字,使所描寫的事物色調鮮明,又與詩情十分相合,堪稱蘇詩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孔平仲《霽夜》古詩賞析
下一篇:王 令《假山》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