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風急啼烏未了, 雨來戰(zhàn)蟻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 人間北看成南。
晚風池蓮香度, 曉日宮槐影西。
白下長干夢到, 青門紫曲塵迷。
-----黃庭堅
這兩首詩當是元祐元年(1086)秋天所作。王安石有《題西太一宮二首》:“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色,白頭想見江南。”(蜩,即蟬。)三十六陂在今江蘇江都縣,所以稱“想見江南”,因三十六陂接近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王安石又有《西太一宮樓》:“草際芙蕖零落,水邊楊柳欹斜。日暮炊煙孤起,不知魚網(wǎng)誰家。”從詩看,西太一宮當已荒涼了。庭堅用王安石的詩韻和詩題來寫,所以稱《次韻題西太一宮》。
第一首開頭“風急啼烏未了,雨來戰(zhàn)蟻方酣”。這兩句寫眼前景物。王安石詩的開頭寫“柳葉鳴蜩”和“荷花落日”,也是寫眼前景物。這首詩里的寫景似有寓意?!妒稣饔洝?“長安宮南有靈臺,有相風銅烏?;蛟? 此烏遇千里風乃動。”烏可以用來觀察風。《易林·震之蹇》:“蟻封穴戶,大雨將至。”蟻是知道大雨要來的,為了爭穴而斗。在烏啼蟻斗中間,說明風急雨驟。這兩句的含意,從下兩句中透露。“真是真非安在?人間北看成南。”《莊子·齊物論》:“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兩派的是非不同,各以自己的是為是,以對方的是為非;以自己的是為是,以對方的是為非,還不如調(diào)過來說明問題,即用對方的是非來看自己的是非。這些都不是真是真非,那末真是真非在哪里?任淵注:“《楞嚴(經(jīng))》曰:‘如人以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yīng)雜亂。’在熙、豐則荊公為是,在元祐則荊公為非,愛憎之論,特未定也。”立一表為中心,在表的東面看,表在西面;在表的南面看,表在北面。
這樣把表的中心弄混了,方向也亂了。神宗熙寧二年(1069),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設(shè)制置三司條例司,籌劃變法,元豐時,變法實行,這段時期以王安石為是。哲宗元祐元年,用司馬光為相,反對新法,以王安石變法為非。作者認為新舊兩派的是非之爭,只是兩派的立場不同所造成的,分不清真是真非來。
本著“真是真非安在”來看,那末“風急”“雨來”,正指政治上的風雨;“啼烏”“戰(zhàn)蟻”,暗指新舊兩派的政治斗爭。這種斗爭不過是立場不同,并不能分清真是真非。這樣看是有道理的。這首詩的“真是真非安在”是議論,但它跟開頭一聯(lián)的形象結(jié)合,并透露含意,所以還是詩的議論。
第二首寫眼前景,第一句寫晚景,“晚風池蓮香度”,第二句寫曉景,“曉日宮槐影西”。王安石的詩句“荷花落日”,“芙蕖零落”,也講荷花。這里寫“香度”,從晚風送香來寫,又有不同。西太一宮里是種槐樹的,寫“曉日宮槐”很自然。“白下長干夢到”,白下,地名,本名白石陂,后人在此筑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市金川門(北門之一)外南區(qū)。唐武德九年(626),曾改金陵為白下,因用以代指金陵。長干,地名,在今南京市南。王安石詩:“白頭想見江南”。這里正寫王安石的想望江南。“青門紫曲塵迷”,《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這里借指汴京的城門。紫曲,猶紫陌,指長安的道路。
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紫陌紅塵拂面來。”這句指京城里塵土使人迷茫,即用王安石詩:“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這首詩的后兩句,概括了王安石的兩首詩意。這樣的次韻,不僅用了王安石兩首詩的原韻,還寫了題西太一宮的景物,概括了原詩的詩意。但寫得又有同有異。就寫法說,王安石的第一首,先寫景,后抒懷,這詩的第二首,也是先寫景,后抒懷,是寫法相同。但王安石抒自己的懷抱,這詩是概括王安石的懷抱,把王的第二首的感慨也概括進去,這就不同了。第一首聯(lián)系新舊兩派之爭來寫,就跟王的原作完全不同了。
上一篇:黃庭堅《次韻王定國揚州見寄》鑒賞
下一篇:蘇 軾《初到黃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