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題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在公元1174年初春所作。當時葉衡在建康任江東安撫使,作者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上闋寫賞心亭的所見所感,由寫山到寫人,緊緊扣住了題目。隨后話鋒一轉,暗示著自己雖有才卻不得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下闋,由眺望青山之悵惘陡轉而為揶揄沙鷗之詼諧,脈絡清晰,著筆輕快,但也將自己為國憂愁之意暗寓其中。不過最后拍手一笑,令人在詼諧灑脫之中,感到強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讀后不禁輕嘆,好一種詞人憂國之愁,英雄壯志難展之淚啊!
【原文】
青山欲共高人語①,聯翩萬馬來無數②。煙雨卻低回③,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④,一身都是愁。
【注釋】
①青山欲共高人語:語出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欲:想要。②聯翩:接連不斷。③低回:徘徊不進。④沙鷗: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鷗一類的鳥。
【譯文】
青山似乎是想同高雅之人交談,像萬馬奔騰一樣聯翩而來,數不勝數。然而每當煙雨來臨時卻只能低頭徘徊,遠遠望著奔來卻遲遲不能到來。
人們都說頭上的白發,都是因為身在哀愁之中才會變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渾身白色的沙鷗了,它們一定是渾身都充滿了哀愁。
上一篇:辛棄疾《菩薩蠻·稼軒日向兒童說》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