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墩
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yīng)墩姓尚隨公。
游戲之作,然而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個性和才情。
謝公墩在鐘山報寧寺之后,謝安與王羲之嘗登此,超然有高世之志。王安石即退居于此。謝安字安石,王安石名安石,所以首言名字偶同。王安石居近謝公墩,彼此望得見,所以說“在眼中”。
末二句說謝公墩今雖易主,卻仍叫謝公墩,何不叫王公墩呢?這是開玩笑的話。
詩四言公、我,搬磚弄瓦,妙趣橫生。全詩不主情景主意思,是典型的宋調(diào)。宋代有人評此詩道:“介甫性好與人爭,在廟堂與諸公爭新法;歸山林則與謝安爭墩”,苕溪漁隱以為善謔。
上一篇:王安石《桃源行》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王安石《明妃曲》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