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西湖白云禪院作此
白云深處擁雷峰[1],幾樹寒梅帶雪紅[2]。
齋罷垂垂渾入定[3],庵前潭影落疏鐘[4]。
題解
此詩作于1905年冬季。初刊于1912年5月1日《太平洋報》的附張《太平洋文藝集》,原題有“八年前”三字。后又刊于1914年5月《南社》第九集。1905年曼殊自上海去杭州曾“泛舟西湖”。至于曼殊此時在西湖的情景,蔡哲夫于《曼殊畫跋》中嘗回憶道:“著書被議,避地如孤山。1日,過靈隱巖前,見一祝發少年,石欄危坐,外雖云衲,內衣毳織貫頭,眉宇間悲壯之氣逼人,余以為必奇士,大有不得已而為之也。今讀《拿舟金牛湖,寄似仲子》,知曼殊是歲亦客西湖,因語曼殊,遂知當日所見,固曼殊也。”白云禪院——即“白云庵”。曼殊1908年9月13日馳函劉三云:“瑛居白云庵(在雷峰塔下)已數日。”
注釋
[1]雷峰——又名夕照山。相傳道人雷就曾居于此。有塔名雷峰塔,為南屏山的支脈,為五代吳越王錢俶時所建,突出于杭州西湖南岸,1924年傾塌。
[2]寒梅帶雪紅——指梅花在薄雪覆蓋下透出嫣紅的顏色。按:詩人在此選擇了兩個極為吻合冬春之交的季節特征的意象,雪、梅交映,襯之以流動的白云,將色、香、動、靜交織在一起,可謂詩中有畫,生意盎然。
[3]齋罷——僧人食素,名其膳為“齋”。入定——佛教用語。指僧人默坐斂心,絕不旁騖,漸漸進入禪定的狀態。《華嚴經·序品》:“即于大眾中結跏趺坐,入無量義處三昧(定),身心不動。”《觀無量寺經》:“出定入定,恒聞妙法。”
[4]潭影——此指“三潭印月”;疏鐘——此指“南屏晚鐘”。以上為“西湖八景”之二景。按:“落”字在此下得極妙,著一“落”字,動靜互襯,既增添了寺廟的寧謐氛圍,又與全詩那種“守靜入定”的禪味頗為契合。
上一篇:《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賞析與注釋
下一篇:《何處》賞析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