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
其 一
狐裘(qiú )臥載錦駝車①,
酒醒冰髭(zī)結亂珠②。
三尺馬鞭裝白玉③,
雪中畫字草軍書。
其 二
鐵馬渡河風破肉④,
云梯攻壘雪平壕。
獸奔鳥散何勞逐,
直斬單于釁寶刀⑤。
其 三
十萬貔貅(píxiū)出羽林⑥,
橫空殺氣結層陰。
桑乾沙土初飛雪⑦,
未到幽州一丈深⑧。
其 四
群胡束手仗天亡⑨,
棄甲縱橫滿戰場。
雪上急追奔馬跡⑩,
官軍夜半入遼陽 。
注釋
①“狐裘”,狐皮衣。“錦駝車”,披錦縵的華麗駝車。
②“髭”,唇上的胡須。“亂珠”,酒滴結成的冰粒。
③“白玉”,指雪。
④“風破肉”,寒風刺骨,像刀割一樣痛。
⑤“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代指金兵首領。“釁”,古時凡新器物制成,常殺牲畜祭祀,把血涂在器物上。又稱“血祭”。
⑥“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名,常用以指勇猛的軍士。“羽林”,漢、唐皇帝的禁衛軍。
⑦“桑乾”,古縣名,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⑧“幽州”,古州名,約在今河北省等地。
⑨“束手”,束手無策。“仗”,憑借、依靠。“仗天亡”,是說金人進行的是不義之戰,連老天也要滅亡他們。《史記·項羽本紀》記項羽被劉邦圍在垓下,臨死前說:“這是天意要我身亡,不是我打仗有什么過錯。”
⑩“奔馬跡”,指逃敵。
“遼陽”,府名,治所在今遼寧省遼陽。遼、金均置東京于此地。
賞析
這四首小詩是詩人于淳熙十三年(1186)冬在嚴州寫作的。當時詩人已經62歲,看著漫天的大雪,勾起他殺敵的豪情,馳騁想象,寫了這四首小詩。
其一寫雪中行軍的艱苦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盡管穿著狐裘,躺在錦駝車里,但因暢飲而沉醉,一覺醒來,胡須上結滿了冰粒。詩人揮動馬鞭, 以雪地作紙,奮“筆”疾書,起草軍書。
其二想象渡河攻城的情況。大雪之夜,鐵馬渡河,云梯攻城,勢如破竹。敵軍潰不成軍,抱頭逃命。哪有必要去追趕無名小卒?直接殺死單于,血祭寶刀。
其三是寫大軍出征的威武場面。詩情威武雄壯,“橫空殺氣”,令人膽寒,不禁讓人想起高適的《燕歌行》。
其四想象大獲全勝的結局。老天要滅亡金人,宋軍必當大獲全勝。夜半時分,宋軍如神兵天降,一舉攻克遼陽,統一了天下。
這四首小詩都可獨立成章,但前后貫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都扣住“雪”來寫,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
上一篇:陸游《長相思》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鵲橋仙》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