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沈園》原文|注釋|賞析
城上斜陽畫角哀②,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③。
夢斷香銷四十年④,沈園柳老不吹綿⑤。此身行作稽山土⑥,猶吊遺蹤一泫然⑦。
注釋
①詩人悼念前妻唐琬之作。沈園,山陰(今浙江紹興)城西南的一處園林。
②畫角:飾有花紋和彩繪的號角。
③驚鴻:比喻女子體態的輕盈。
④夢斷香銷:指唐氏之死。唐氏去世距此時已四十多年。
⑤綿:柳絮。
⑥行:行將、即將。稽山: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此句是說自己將不久于人世。
⑦吊:憑吊。泫(xuàn)然:傷感流淚貌。
賞析
陸游畢生最大心愿自然是如他在絕筆詩中所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在臨終前不久的一首《禹寺》詩里還說到:“尚余一恨無人會”,這一無人領會的遺恨,與他早年的一段不幸的婚姻生活有關。
陸游初娶唐氏,琴瑟和鳴,但陸母不滿唐氏,夫妻被迫離異,各自嫁娶。紹興二十五年(1155)春,二人重逢于沈氏園,陸游悵然題壁一首。不久后,唐氏郁郁而終。沈園之逢與唐氏的離世成為陸游心頭的巨大創痛,四十四年之后,陸游重游沈氏園,寫下宋詩史上極著名的兩首悼亡詩《沈園》。陳衍曾說:“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就百年論,誰愿有此事?就千秋論,不可無此詩。”指出陸游之詩發自肺腑,故能感人至深。“傷心”二字,正是詩歌之主旨。慘淡的斜陽,哀凄的角聲,面目全非的沈園,這讓詩人倍增傷感;而在一片灰暗的色調中,顏色卻突然明亮起來,那畫面是春波綠水間的驚鴻照影。
詩人以驚鴻比擬唐氏,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意蘊。首先它讓人自然而然想到曹植所刻畫的洛神,引起關于“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洛神賦》)等種種對唐氏美麗形象的設想;而作者的驚鴻之譬不僅在于對逝去的美麗的留戀,其中更包含著深層的悲哀。有研究者指出,“鴻”之形象,始出于《周易·漸》卦,這是一個用象征方式寫成的寓言卦,以鴻的遭遇隱喻了夫婦離別情境中的女子的不幸命運,所以陸游以驚鴻比喻唐氏,實包含著對夫妻被迫分離和唐氏早逝的深哀巨痛。于是,春波綠水間的驚鴻照影這美麗的畫面和明亮的色調,反襯著斜陽畫角的慘淡;而春波雖在,驚鴻已去,這殘缺的美又愈加凸顯了今日現實的殘酷。
如果說第一首主要以今昔畫面對照的空間感表達對愛人的懷念,第二首則主要以時間感的表現為特征,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三一格的寫法。詩人說,復合之夢早已破碎,愛人香消玉殞也已四十年,沈園之逢是那么久遠以前的事,當年的青青楊柳都已枯老,我也行將就木即將成為稽山的一掊土。短短的詩歌里,詩人一再寫到在漫長而無情的歲月中,一切有生之物都不能抵擋時光的摧殘。那么,情的淡化乃至逝去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作者卻恰恰在此語意陡轉,“猶吊遺蹤一泫然”,垂垂老矣的詩人的眼淚告訴世人,即使斗轉星移、生命消逝,愛卻不曾淡忘,深情至死不渝。前三句極寫時光之變,反襯著第四句的情之不變,正是這種不對稱的變與不變的對照,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詩人的傷心與深情。
上一篇:陸游《書憤》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陸游《關山月》賞析、解讀古詩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