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
洛夫(臺灣)
反正很短
又何必來這么一趟
曇花自語,在陽臺上,在飛機失事的下午
很快它又回到深山去了
繼續思考
如何再短一點
(選自《天使的涅槃》臺灣尚書文化出版社1990年4月版)
【賞析】
很多人都以否定的語氣談論曇花,“曇花一現”這個成語便是證明。仿佛因為生命的短暫,便失去了價值,大概曇花自己也受了感染,所以才有“反正很短/又何必來這么一趟”的自語。可想來想去,曇花畢竟沒有完全否定自己的價值。是啊,生命的價值并不在于長短,問題在于這生命是否能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否能夠給人間增加一份華美。曇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它雖短暫,卻把自己的華美完全貢獻出來了,它為人間增加了一份艷麗,它的短暫便彌足珍貴。于是,曇花終于打定了主意:“它又回到深山去了/繼續思考/如何再短一點”,它短,但短得有意義!詩的妙處,在于插入了“在飛機失事的下午”這一句。表面看來,這似乎與曇花毫不相干,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仔細想想,詩人在一首關于曇花的詩中突然寫上這么一筆,卻是有良苦用心的。因為正是通過“飛機失事”這件事,使我們把關于曇花的思考和關于人的思考聯系起來了。飛機失事,意味著乘坐飛機的人會突然死亡,于是,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些人的生命過早地完結,并為此感到悲傷。而詩人實際上卻在告訴我們:如果能像曇花那樣,不以生命的長短來衡量人生的價值,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悲傷了。
作為一首新詩,詩人運用了一定的荒誕手法,增加了詩的現代感。它使我們警醒:人們啊,我們應該珍視生命,也應該正視生命!
(蔡智敏)
上一篇:洛夫(臺灣)《日落象山》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