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
【原文】
晚妝初了明肌雪[1],春殿嬪娥魚貫列[2]。鳳簫吹斷水云間[3],重按《霓裳》歌遍徹[4]。臨風誰更飄香屑[5],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6]清夜月。
【題解】
陸游《南唐書》曰:“昭惠國后周氏,小名娥皇,通史書,善歌舞,尤工琵琶……嘗雪夜酣宴,舉杯請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創為新聲則可矣。后即命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成,所謂‘邀醉舞破’也。又‘恨來遲破’,亦惠后所制。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曲。亂離之后,絕不復傳。后得殘譜,以琵琶奏之,于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于后世。”后主是才華橫溢的詞人,又有兩位貌美情深、精于音律歌舞的夫人,無怪乎他要沉湎于歌舞美人中了。這首詞寫于后主在位時,反映了宮廷中享樂的生活。
【注釋】
[1]明肌雪:肌膚光亮如雪。
[2]“春殿”句:從李白《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化出。嬪娥:宮女。魚貫列:依次成行排列。
[3]鳳簫:排簫。《風俗演義》:“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之翼。”吹斷:聲盡。水云間:水云相接之處。
[4]重按《霓裳》:一再按奏《霓裳羽衣曲》。《霓裳》,唐宮廷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簡稱。歌遍徹: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遍,大遍。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所謂大遍者……凡數十解,每解有數疊者。”“《霓裳曲》凡十二疊,前六疊無拍,至第七疊方謂之疊折,自此方有拍而舞。”又,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自注云:“《霓裳》曲破凡十二遍而終。”徹,即大遍中結尾部分(曲破)的最后一遍。
[5]香屑:香粉。李商隱《李夫人歌》:“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
[6]踏馬蹄:策馬而行。
【譯文】
妃嬪宮女們畫好了晚妝,一個肌膚似雪,明媚動人,她們魚貫而入,準備在春殿之上一展自己的美麗和才華。鳳簫聲悠揚動聽,不斷演奏著《霓裳羽衣曲》,樂聲一直傳到水云之間。臨風當前,香料的氣味隨風飄散,醉拍闌干,其情味深切。歸去時不要燃亮燭花焰火,且待騎馬踏著清夜月歸去。
【賞析】
這首詞寫后主在位時,春夜宮中行樂之事。上片寫歌舞盛會的景況。開頭兩句寫宮女群像,“晚妝初了”,一個個膚若白雪。“魚貫列”則言明妃嬪宮女的數量之多,而且是成行成列地在奏樂、歌舞。“鳳簫”兩句,寫歌舞盛況。簫聲悠遠,聲盡時如至水云之間,可謂精到之極。鳳簫聲盡之后,一再地演奏氣勢恢宏的《霓裳羽衣曲》,同時加上歌唱,唱到最后一“遍”,歌舞盛會,到達高潮。
下片寫詞人自己的感受。“臨風”兩句,似是高潮后的余波。在歌舞盛會上激起的感情波瀾尚未平息,不禁“醉拍闌干”,回味著歡娛情味。結尾兩句,忽然宕開,寫歸去。“休放燭花紅”,是傳言不要點燃紅燭,因為他要趁著清夜明月,騎在馬上,踏月而歸。結句與前面的濃墨重彩形成鮮明對比,以疏淡清放的筆墨收束全篇,非大手筆不能如此。
上一篇:李煜《漁父(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