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原文】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1]。燭殘漏斷頻欹枕[2],起坐不能平。世事漫[3]隨流水,算來夢里浮生[4]。醉鄉[5]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題解】
《烏夜啼》,在《全唐詩》中作《錦堂春》,唐教坊曲名。這首詞反映了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后被俘囚禁的生活,是一首秋夜抒懷的作品,借夢境寫故國春色,抒發了詞人被俘后的憂苦。
【注釋】
[1]簾幃:簾子和幃帳。颯颯:風雨聲。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五):“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濕。”秋聲:指秋天的風聲、落葉聲和蟲聲等。劉禹錫《登清暉樓》:“潯陽江色潮添滿,彭蠡秋聲雁送來。”
[2]燭殘漏斷:指夜深。欹枕:倚枕。
[3]漫:猶“空”。
[4]算來:想來。浮生:言世事無定,生命短促。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5]醉鄉:指酒醉后昏昏沉沉的狀態。
【譯文】
昨夜風雨交加,窗外風雨聲、落葉聲、蟲鳴聲響了一夜。蠟燭將要燃盡,漏壺中水也快滴完了,夜深時分一次次地斜靠在枕頭上,仍是輾轉難眠,無心入睡,坐起來后,心里又無法平靜。世事無定如流水,生命短促仿佛一場夢。既然酒醉后的道路平坦安穩,也就適宜常到那里,別的地方不能去。
【賞析】
上片從回憶昨夜風雨落筆,聽了一夜的風雨聲,渲染了詞人此時愁苦煩悶的心境,也暗寓作者的處境十分險惡。“燭殘漏斷頻欹枕”,傷感愈甚。“起坐不能平”一句,寫詞人一夜輾轉反側無心入眠,真是苦極。
下片抒情,寫對人生的感嘆。往昔不堪回首,只讓它隨流水東逝,想來這一生,也只如一夢。言極凄苦。結尾兩句,寫他寧愿醉去不愿醒,為什么呢?因為“醉鄉路穩”。這是李煜思考人生的結論。
全詞不用典事,全用白描手法,直抒詞人在特殊環境中的特殊心態,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上一篇:李煜《一斛珠(曉妝初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喜遷鶯(曉月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