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頭草
卞之琳
五點鐘貼一角夕陽,
六點鐘掛半輪燈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過在做做夢,看看墻,
墻頭草長了又黃了。
1932年10月19日
(選自《雕蟲紀歷》)
【賞析】
在人世間的眾生相中,無聊度日、空耗歲月的庸人生涯并不少見,但卻每每對此種生活習以為常,以至視而不見。《墻頭草》是詩人痛感此種行徑既慢性腐蝕人的進取心,也必腐蝕社會前行力的惡習,于是力加針砭的一首小詩。
如果直接說理,既乏詩意也顯得無說服力。《墻頭草》以“長了又黃了”的“墻頭草”這一意象,來擬喻混世的庸者,尖銳地表現了“長了又黃了”的生命毫無價值地在時光中流失的可悲和可厭。詩巧見匠心的是讓那種“人”在“做做夢,看看墻”,也即看看“墻頭草長了又黃了”的過程中,與墻頭草一起消失,換句話說,“人”與“墻頭草”在“看看”中化合為一,同被時光消逝。這就十分警策,足以令人驚悚。
這樣,再來體味頭二句“五點鐘”“六點鐘”的時間的慢慢推移,生命在“貼一角夕陽”“掛半輪燈光”的漸漸轉化中耗盡,就別有一種韻味,反諷而倍覺深切。卞之琳筆觸向以深刻而細膩著稱,此詩亦見典型。
煉字之精確,又是詩人擅長的功夫。“貼”字不只是寫景觀的準確、生動,而且將把日子過在昏沉平庸之中的那類“人”的無聊和津津有味地在無聊地“看”的神情勾攝而出。至于“掛半輪燈光”的“掛”字則又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眼光散漫地茫然相對懸掛之燈的那雙渾濁的眼睛。
從人所常見而未能領會的事物中發掘其“意”,是短詩的重要功能之一。所謂“出人意料,人人心中”,“道人所不能道”,原是詩人特具的功力。
(嚴迪昌)
上一篇:卞之琳《第一盞燈》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卞之琳《斷章》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