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①
【題解】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于公元761年的春天曾到新津(今屬四川),游修覺寺,寫了《游修覺寺》詩。同年,故地重游即寫了此詩。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郁,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也正因為如此,才產生了更為感人的效果。詩中理趣盎然,情景交融,句式生動而又極為平順自然。這種創新,對后世的詩人尤其是宋代的詩人有較深的影響。
【原文】
寺憶曾②游處,橋憐③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無私。
野潤煙光薄⑤,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⑥?
【注釋】
①后游:重游。這里指杜甫第二次游修覺寺。
②曾(céng):曾經。一作“新”。一作“重”。
③憐:愛憐,愛惜。
④有待:有所期待。
⑤煙光:清晨的霧氣。
⑥此:指修覺寺。復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譯文】
又一次來到修覺寺,不禁想起了曾經來此處游覽時的情景,這次故地重游,對這里的小橋、流水乃至寺院都產生了無限的愛憐之情。
這里的山水草木似乎都在等待我一樣,山花綻放著笑臉,楊柳舒展著腰肢,整個大自然都在無私地奉獻著怡人的溫情。
清晨,曠野之上浸潤著薄如輕紗的霧氣,云霧繚繞,仿佛入了仙境一般,傍晚,落日的余暉遲遲不退,沙地在余暉的照耀下發出金黃色的微光。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我心中客居他鄉的苦悶竟然完全為之減退,轉而又不禁悵然,倘若離開這里,又有哪里是可去之處呢?
上一篇:杜甫《古柏行》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