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注釋
行路難:選自《李白集校注》,樂府舊題。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玉盤: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貴的菜肴。
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價值。
投箸:丟下筷子。
箸: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無所適從。
太行:太行山。
忽復: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這么多,如今身在何處?
歧:岔路。
安:哪里。
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據《宋書·宗愨傳》,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會:當。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云霧之中。
濟:渡。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
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旁,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賞析
前四句寫朋友對李白的深厚友情。朋友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他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的災難。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增強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際遇,固然增強了他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時,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瞻望前程,只覺前路歧途甚多,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通過這樣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及作者對人生前途充滿樂觀的豪邁氣概。
知識鏈接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兩個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太陽旁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上一篇:李 白《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賞析
下一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