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祖籍陽羨(今江蘇宜興)。咸淳十年中進士。蔣捷工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懷國思鄉之情,詞風多樣,以悲涼凄清為主調。蔣捷善造語,并以此在晚宋詞壇中獨樹一幟。有《竹山詞》遺世。
女冠子·元夕
【原文】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 ① 。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 ② 。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注釋】
①灺:蠟燭的殘灰。
②砑:光潔明亮。
【譯文】
蕙蘭花散發陣陣幽香,雪后天晴池館臺亭美如圖畫。春風徐徐飛到,酒樓歌館之上,一片笙管簫笛響徹云空,五彩琉璃燈盞光華四射。而今卻是幾盞舊燈隨便亂掛,再沒有飛塵遮暗明月,過去那樣的元夜已是昨日黃花。何況年來心灰意冷懶散疲乏,害怕和頭戴彩蛾的女子爭耍。
江城靜寂初更已過,試問誰能再向天公,借來大宋舊日的繁華?我將紅燭的殘灰剔盡,只隱隱約約記得夢里,彩車歡騰飛馳、仕女笑拋羅帕。我鋪開吳箋,碾上銀粉,要把故鄉元夜的風光,寫成一篇傳世的閑話。可笑鄰家那位綠鬟姑娘,倚在窗前還唱古老宋曲,歌詞頭一句就是“夕陽西下”。
【鑒賞】
本詞是詞人在元宵節有感而作,抒發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上片描寫元宵節的情景,詞人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了對世事興衰的感慨。起句“蕙花香也”至“琉璃光射”,是詞人對往昔元宵節熱鬧場景的追憶。這幾句景色描寫,從視覺到聽覺,將往昔繁華之時的節日場景,渲染得極為精彩。隨后,“而今燈漫掛”三句,描寫了今日元宵節的情景。最后三句,詞人又對比今昔元宵節人們的心情,言今人“心懶意怯”,暗喻亡國之后人們普遍的悲痛心情。
下片抒發感情。起句“江城人悄初更打”,即說初更剛打江城便已是一片靜寂,這從側面反映今年元宵節的慘淡蕭條。“問繁華誰解”三句,再寫繁華逝去后的落寞。“但夢里隱隱”三句,直抒詞人對故國的懷念,詞人無數次夢到昔日故國的繁華景象,但這些只能“寫成閑話”以示憑吊。結尾三句,詞人以“笑”字領起,暗含無奈的悲傷,而“綠鬟鄰女”的“夕陽西下”,則更為本詞增添無限凄楚。
本詞整體風格清麗,景色描寫逼真,對比強烈,自然而然帶人進入詞人營造的悲傷情境。
上一篇:國破家亡詞《賀新郎·兵后寓吳》賞析、注釋、作者表達思想情感鑒賞
下一篇:蔣捷《虞美人·聽雨》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