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
賈島(779~843),字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法名無本。元和五年(810)冬,到長安,見張籍。第二年春天,至洛陽,開始投詩干謁韓愈,最終得到了韓愈的賞識。后還俗,然而屢試不第,被譏為科場“十惡”。文宗開成二年被排擠,貶為遂州長江主簿。后遷普州司倉參軍,死于任所。其為詩多描摹風物,抒寫閑情,詩境平淡,而造語費力,為苦吟派詩人的代表,和孟郊并稱“郊寒島瘦”。
題李凝幽居
【原文】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譯文】
周圍無近鄰,環境幽靜閑適,一條小徑掩映在荒草叢中,一直延伸至荒蕪的庭院里。明月當空,萬籟俱寂,鳥兒在池邊的樹上沉睡;一位老僧月夜來訪,扣響了大門。(主人不在家,老僧只好悻悻而回。)過橋時看到,橋兩側色彩斑斕的原野好像被橋分成了兩半;晚風輕拂,云腳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
【鑒賞】
賈島是以“敲”字聞名的苦吟派詩人,“推敲”一詞也出自此詩,為一字反復斟酌,體現了詩人作詩的嚴謹認真。
首聯描寫了“幽居”周邊的幽靜環境。首先寫“閑”,說明生活的悠閑,并無公務纏身。“少鄰并”寫出了周圍的鄰居較少,少有人走動交往,大多是獨處時光。“草徑”寫出路少有人走,野草叢生,這樣的一條小徑通入荒蕪的園子,有一種幽深感,也襯托出隱居之地的僻靜。
頷聯寫出幽靜的月夜,詩人來訪,此句正是“推敲”一詞的出處,因煉字的精心,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關于此詩,還有一個有趣的典故。相傳,某天賈島騎驢時,靈感突現,想出這一聯,暗自得意。然而對于詩中究竟選用“推”字還是“敲”字,賈島猶豫不決,他坐在驢背上苦苦思索。此時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走了過來,而賈島因為思考過于專注,沒有注意到周邊的狀況,忘了回避,撞了上去,被押至韓愈面前。韓愈得知緣由后,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和他一起討論哪個字更適合用于詩中。最后二人認定“作敲字佳矣”。那么,為什么敲比推合適呢?李凝是幽隱之士,很少參與外界事務,詩人是李凝的好友,深知其為人,認為他此時應當在家,所以徑自敲門。另外,既是夜間,如何知道“鳥宿池邊樹”呢?有了“敲”字,才更合情合理。一個“敲”字,可以驚起樹上棲息的鳥,才能讓詩人知道池邊樹上有鳥棲居。此處以喧襯寂,以動形靜,更顯寂靜。
頸聯寫景,所選字也非同尋常。詩人敲門而無人應答,就信步走遠,當走到橋上時,看見了橋邊荒園中的“野色”。“野色”仿佛被橋分成兩半。而晚風輕送,云朵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改換參照,反說山移,有一種感官上的新效果。
尾聯是說詩人暫時要離開這里,但不久還會回來,來赴與朋友事先的約定,絕不忘記自己的諾言。最后一聯寫出了詩人心中的幽情,點明了主旨。
上一篇:賈島《尋隱者不遇》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賈島題李凝①幽居》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