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蠟梅
疑是浮屠〔1〕丈六身,
風飄片片黃金鱗〔2〕。
天香〔3〕薰入游蜂夢,
真蠟〔4〕未同野馬塵〔5〕。
瘦削只緣冰鏤骨,
孤高宜借月傳神。
羞從脂粉增顏色,
磬口檀心〔6〕自可人〔7〕。
說明
《詩稿》推斷此詩作于1909年冬,為即興言志,抒情之作。蠟梅,亦作臘梅。通過對蠟梅形與神的詠贊,頌揚了孤高冰潔、清新內秀的氣質。結合作者在小學、中學不滿舊教育制度,反抗叛逆,屢遭斥退的背景,“瘦削只緣冰鏤骨,孤高宜借月傳神”,正是作者標榜孤高、自傲和不圖虛華的個性寫照。
注釋
〔1〕浮屠,浮圖,佛陀的異譯。喻蠟梅樹似一座高大的佛像。
〔2〕鱗,原稿作麟,校改。
〔3〕天香,特異的香味。宋之問《靈隱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處飄。”又謂祭神禮佛用的香。沈佺期《樂城白鶴寺》:“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4〕真,純凈。真蠟,指蠟梅花瓣色如純蠟。
〔5〕野馬塵,指天空中浮游的云氣。《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時,陽氣發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
〔6〕磬口,花開如磬的形狀。檀心,花心淺紅色。蘇軾《蠟梅詩》:“玉蕊檀心兩奇絕。”
〔7〕可人,使人滿意。黃庭堅《次韻師厚食蟹》:“趨蹌雖入笑,風味極可人。”
上一篇:《無題 五首》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跋《王制講義》》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