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約700~765),字達夫,滄州(今河北景縣)人。少年時孤貧,長時間客居梁宋。天寶八年(749),參加科舉中第,被任命為封丘尉。天寶十一年辭官,第二年進入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書記。安史之亂后升為侍御史,后任諫議大夫。肅宗時,曾任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后轉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后期任散騎常侍,被封為渤海侯,直至病逝。他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詩歌風格豪邁粗獷,尤以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最有特色。他與岑參一起被后人稱為“高岑”。
封丘作
【原文】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譯文】
我本在孟諸一帶混跡于漁夫樵夫間,也許一生都會悠閑瀟灑,有時還能在荒野草澤放聲高歌。如今卻淪落風塵,種種不快做一個卑微小吏。起初只考慮邑小官閑,一入公門才知道事事有規矩,處處受束縛。迎接長官時我心緒煩亂,鞭打普通百姓更讓我悲傷難以自禁。悲傷之后回家向妻子兒女傾訴,他們卻笑我,說如今就是這個世道。我天生就應該種田務農,讓那些人情世故都像流水一樣遠去吧。可那令我魂牽夢繞的歸宿又在哪里呢?受命于君哪能立刻脫身,只好推遲回去的時間。既然知道漢代的梅福鞠躬盡瘁也只是徒勞,我還是多想想作《歸去來兮辭》的陶淵明吧。
【鑒賞】
該詩前四句用激烈的文字表現了詩人面對現實時的不平心理和后悔之意。在當時,縣尉只負責抓捕盜賊、追查奸宄之類的小事。不僅職位低,只有“從九品”,而且對于一個有抱負的飽學之士來說,無異于自我墮落。這讓他很不甘心,不禁想起了以前在孟諸(今河南商丘縣東)打魚砍柴的瀟灑日子。
下面四句進一步寫了做“小吏”的苦楚,也表現了詩人的高潔性情和官場的昏暗。雖然一直都有壯志,但因為職位卑微,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一樁接著一樁的繁雜公事、諸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令詩人非常厭煩。而“拜迎長官”、“鞭撻黎庶”更是詩人那高潔的性情所無法忍受的,于是他“心欲碎”、“令人悲”。
在接下來的四句中,詩人流露出了歸隱田園之意。詩人無法忍耐心中的郁悶,于是向家人傾訴。妻子兒女聽后,不禁“笑”了起來,說世上的事都是這樣的。這種對比反映出了詩人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詩人無法理解現實中的黑暗,于是想辭官歸隱。
結尾的四句中,詩人寫了自己處境的矛盾,又借典故說明了明君對他的重要。“夢”兩句從側面說明了詩人的為官所累,因為既然受命為官,就只能等到命令下來才能回去,夢中的舊山可能無法再見了。但一想到漢代的南昌尉梅福雖然一直忠君之事,卻也因沒有明君而未受重視,便不禁又想到歸隱。陶淵明和其在《歸去來》中描繪的生活,也是詩人和自身愿望的象征。
該詩圍繞詩人心中的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展開,文字樸實,一氣呵成,有感染力。
上一篇:高適《塞上聽吹笛》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高適《營州歌》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