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題解】
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秋,杜甫流落到梓州。這年七月,杜甫送嚴武還朝,一直送到綿州奉濟驛,正要回頭,趕上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詩中描寫的是詩人早晨起來,面對蕭瑟的秋江秋景,頓時想起了自己一生往事,而如今即使圣朝不把自己看作無用的人,自己也已病老,只能在飄零之中了卻殘生。詩人巧用反襯的手法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現象,借以抒發心中的憤懣之情。
【原文】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①。
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蓬②。
【注釋】
①宿霧:早晨的霧。因由前夜而來,故稱宿。
②殘生:余生。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也稱“飛蓬”。
【譯文】
早晨,天色微明,秋天的門窗被染得猶如曙光一樣的顏色,此時,北風呼嘯,吹得落葉紛紛。
太陽從寒山外徐徐升起,但看不到往日的光芒,因為滔滔江水此刻正被惱人的晨霧籠罩著,眼前一片凄涼蕭瑟的景象。
當今朝廷素來不留沒有才德的無用之人,回想我的一生一事無成,然而歲月更是無情,摧殘我成了一個體弱多病的老翁。
此后殘余的生命里,不知還要經歷多少坎坷磨難,可我卻只能順從命運的安排,就像一團隨風飄零的蓬草,在飄蕩之中了卻殘生。
上一篇:杜甫《夔州歌十絕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客從》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