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十四江東省覲
【題解】
這首七律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深秋于成都。韓十四,指的是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四,是杜甫的韓姓朋友,其人資歷不詳,當時住在長江東南岸,就是現在的江蘇一帶。省覲,是探望父母之意。依題意看,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家庭離散,詩人深感人間萬事的顛覆與不堪,盼望天下骨肉團圓,因而,詩中流露出對戰亂給人民帶來無比深重災難的憤恨之情以及憂心國難的浩瀚之心。
此詩對仗工穩,平仄規范,沉郁頓挫之中不禁令人引發深思與感慨,是送別詩中的上乘之作。
【原文】
兵戈不見老萊衣①,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②?
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③,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釋】
①老萊衣:韓十四是去尋訪父母的,故用老萊子故事扣緊題目。《列女傳》:“老萊子行年七十,著五色之衣,作嬰兒戲子親側。”
②庭闈(wéi):父母居室,這里指韓十四的父母。
③各努力:各自珍重。
【譯文】
如今戰火紛飛,生靈涂炭,像春秋隱士老萊子那樣身穿五彩衣承歡膝下,孝敬父母雙親的情景都很難看見了,不禁令人嘆息人世滄桑、親情離散,所有事物的和諧美滿都遭到破壞與改變。
戰亂不止,我已經流離失所多年,至今都尋不到家中兄弟姊妹的音訊,你已離家多時,江東一帶也不太平,此次回去探親,你又到哪里尋訪父母親人呢?
這一路上,黃牛峽、白馬江,都是出峽往江東的必經之地,黃牛峽峽高水急,洶涌的江水在峽谷里回蕩著不絕于耳的濤浪之聲,而眼下白馬江畔寒風刺骨,林少人稀,必然會重重艱險。
朋友啊,此次一別,我們應當各自珍重,努力克服險難,我同你一樣思念故鄉,然而如今天下大亂,唯恐回去也見不到親人而不能與你一同回歸故鄉。
上一篇: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題張氏隱居》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