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題解】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在秦州所作。安史叛軍攻陷洛陽后,杜甫已無落足之地,本想前往洛陽回到故鄉,卻被抓回長安囚禁,在被囚禁的那段時間,杜甫親眼目睹了被戰爭摧毀掉的長安城,在這樣的情景下,一種哀痛便油然而生。這首詩自上而下無不表現出秋天的悲涼,而作者內心更深層的悲涼正是安史之亂所造成的,詩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亂對國家與人民帶來的災難。
【原文】
清秋望不極,迢遰起曾陰①。
遠水兼天凈②,孤城隱霧深。
葉稀風更落,山迥③日初沉。
獨鶴歸何晚④,昏鴉⑤已滿林。
【注釋】
①迢遰(dì):遠處,遙遠貌。曾(céng)陰:重疊的陰云。
②兼:連著。天凈:天空明凈。
③迥(jiǒng):遠。
④歸何晚:為什么回來的這么晚。
⑤昏鴉:本意是黃昏時的烏鴉,這里喻指安史之亂的叛軍。
【譯文】
清秋時節,抬眼可見清曠無極的景色,遙遠的天際泛起重重疊疊的云。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凈,孤城外,霧氣繚繞。
秋風吹打在樹上,稀疏枯黃的葉子落得更快了,向遠處望去,太陽剛剛沉入高山。
孤獨的白鶴為什么回來的這么晚,你可知道黃昏時烏鴉早已住滿了樹林。
上一篇:杜甫《野人送朱櫻》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野望》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