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書懷》原文、注釋、賞析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②。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③。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④,天地一沙鷗⑤。
注釋
①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病卒,杜甫失去依靠,遂于五月攜家乘舟離成都,經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重慶忠縣)而抵云安(今重慶云陽)。此即舟行途中夜泊時作。或謂大歷三年(768)春舟行經湖北荊門時作,或謂大歷五年自衡州(今湖南衡陽)往潭州(今長沙)時作,可備一說。
②危檣:高高的船桅桿。
③大江:指長江。
④飄飄:不定貌。
⑤沙鷗:一種水鳥,飛于江海之上,棲息沙洲。
賞析
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全部由名詞組合而成,其特點在于體現句意的緊縮凝煉,因為把標示行為、方位、處所等的語辭全部省略掉,限制越少,越具有廣闊的理解空間。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和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相近,但意思比李白復雜,句式也比李白凝煉。黃生《杜詩說》認為李白那兩句“止說得江、山,此則野闊星垂,江流月涌,自是四事也”。還不僅如此,杜甫的詩寫出了一種主觀的感覺,它暗示了由于星“垂”于平野而更顯出平野寬闊,由于月“涌”于江面而更看到江水的奔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用虛字使句意靈動流暢。上一句是說我的志向在于兼濟天下,可是人們卻誤以為我只是會舞文弄墨的文士,下一句則是憤懣的反話,杜甫罷官是因為上疏諫事,他卻故意說自己是因為老病而休官。這些不平、憤懣、委屈,就通過兩個虛字簡煉地表達出來,而對得又很工整。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自喻為天地之間的沙鷗。李白是用天地等宏大的物象襯托出大我的主體形象,而杜甫是用天地之大反襯出個體之小,表現的是深刻的孤獨感。這種表現方式在杜甫詩中多次出現。
安史之亂發生后,杜甫先是陷身在長安,好不容易逃出來找到肅宗,卻又觸怒肅宗被貶官,無法實現“致君堯舜”的理想,杜甫便棄官西行,在成都浣花溪旁寓居了六七年,后來他在成都的靠山嚴武死了,他只好離開成都,從此四處漂泊,直至在湖南湘水的一條破船上凄涼地死去。這首詩就是作于離開成都以后的旅途中,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貧病交加的現實困境,這是杜甫后期詩歌的基本主題,這首詩正是如此。它的精嚴的格律、壯闊的寫景以及借景詠懷、情景交融,都典型地體現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上一篇:[唐]杜甫《望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登高》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