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雪曉清笳亂起②。
夢游處、 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③。
想關河④,
雁門西⑤,
青海際⑥。
睡覺寒燈里⑦,
漏聲斷、 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⑧。
有誰知,
鬢雖殘⑨,
心未死?
注釋
①“記夢”,記錄夢境。“師伯渾”,作者的朋友。
②“雪曉”,下雪的清晨。“清笳”,清亮的笳聲。“笳”,古代樂器名。
③“鐵騎”句,全句描寫軍容的嚴肅。“望似水”,看著像河流奔瀉的樣子。
④“想關河”,想念邊關河防。
⑤“雁門”,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⑥“青海際”,青海湖邊。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⑦“睡覺”,睡醒。
⑧“自許”句, 自己許下諾言在萬里疆場為國殺敵,建功立業。
⑨“殘”,此指頭發脫落稀疏,意即年老。
賞析
這首詞約于乾道九年(1173)秋至淳熙四年(1177)之間作。師渾甫,字伯渾, 四川眉山人,隱居于龍山。四川制置使曾想起用他,后因有人阻撓未成。陸游于乾道九年夏自成都赴嘉州,經眉山與伯渾相識,稱許他是天下偉人。二人同心同調,過往甚密。師伯渾死于淳熙四年。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始就描繪出一幅關塞風光畫,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詞境中來。 中間突出一句點明是在夢中。先說是迷離惝恍的夢,不知是什么地方,然后引出聯想。單舉“雁門”、“青海際”兩個地方,以代表被侵占的西北領土。如今領土落入誰手,那就不忍說了。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當中,給人以鼓勵,進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的是夢醒后失望的感情。所寫的景象與上片恰恰形成相反的映襯。“寒燈”、“漏聲”和“月斜窗紙”,都是襯托失望和悵惘感情的。“自許封侯在萬里”一句,語氣中頗含自信。接下來“鬢雖殘,心未死”,展示出一種至死不渝的報國之情。 中間插入“有誰知”三字,更具頓挫之勢。要是去掉這三個字,語意雖也連屬,畢竟會減色不少。
上一篇:陸游《夜泊水村》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夜讀兵書》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