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盞燈
卞之琳
鳥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
獸畏火。人養火,乃有文明。
與太陽同起同睡的有福了,
可是我贊美人間第一盞燈。
(選自《雕蟲紀歷》)
【賞析】
“人間第一盞燈”是光明的象征,文明的標志。當第一盞燈問世于人間,不僅意味著人類已在征服自然、求得生存的歷史大道上跨出了嶄新的重大的一步,而且它還莊嚴地宣告著改造世界的里程從這一步起始。詩人之所以由衷地贊美“第一盞燈”,其深層的旨意當在此。
人類得以從生存進而謀求發展,誠是應該禮贊遠古之時第一位鉆石取火的祖先的。傳說人類先祖之一的燧人氏,取火于石,開始了“人養火”的光明歷史,從而與“鳥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的禽獸之間界清了范疇。人真正成為萬物之靈,而“畏火”的披毛戴角之類從此淪為人類征服或馴養的對象。
還不僅如此,當“人養火”并點燃起第一盞燈時,人類對自身生命也即握有更多的主動權。這就是說,從此結束了“與太陽同起同睡”的受制于黑暗之夜的歷史,在有限的、每天只能是24小時的常數的時間內獲得了相對充分的自由。如果說時間就是生命乃屬真理的話,那么,延長了能主動把握的時間,豈不正是延長了生命?
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人類由此啟悟到黑暗的可以戰勝,光明的主動征獲!這就是文明得以進取、得以發展的第一步。如此一想,卞之琳這首短僅四行的小詩實在是“意”甚深,“言”甚切的了。何謂“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第一盞燈》提供了具體形象的例證,堪稱短詩的典范之作。
此詩一句一轉,一轉一層意思,漸轉漸深而又通篇脈通貫連,具有完整性。說理則出之形象,故不枯燥,至于“有福”一詞的冷峻反諷,尤見筆力勁健。
(嚴迪昌)
上一篇:卞之琳《叫賣》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卞之琳《墻頭草》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