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節選)
詩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cháng)后六(lù)幺(yā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ji)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bó)。東船西舫(fǎng)悄(qiǎo)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題解】此詩為作者代表作之一,作于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把一個倡女視為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注釋】1.潯陽江:流經潯陽境內的長江。2.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3.主人:作者自指。4.回燈:重新撥亮燈光。5.轉軸: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擰動以調音定調。6.掩抑:掩蔽,遏抑。7.思:悲,傷。8.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9.捻:揉弦的動作。10.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11.挑:反手回撥的動作。12.霓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流入中原。13.六幺:又叫《綠腰》《錄要》,歌舞曲。14.大弦:最粗的弦。15.小弦:最細的弦。16.嘈嘈:聲音沉重抑揚。17.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18.間關:鶯語流滑。19.幽咽:遏塞不暢。20.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21.凝絕:凝滯。22.迸:濺射。23.撥:奏彈弦樂時所用的撥子。24.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25.斂容:收斂面部表情。
【串譯】夜晚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馬坐在友人船中,端起酒來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喝悶酒喝醉了,凄慘地將要分別,只見茫茫的江水里沉浸著一輪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循著聲音悄悄地問是什么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說出來。移近船只,請那個人出來相見,添酒、挑燈,重新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彈成曲調就已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像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眉隨手繼續彈啊,彈啊,盡情說著無限傷心的事情。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始彈的是《霓裳》,后來是《六么》。粗弦嘈嘈,好像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與恨,這時候沒有了聲音,卻比有聲音更加激動人心。突然如同爆破一只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一劃而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像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靜悄悄的,沒人說話,只見一輪秋月在江心閃著銀波。
【賞讀提示】整首長詩共分四段,這里節選的是第一段和第二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前六句第一交代了時間,第二交代了地點,第三交代了背景。其后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內心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再到突然而起的急風暴雨,最后到一劃戛然而止,在這里用了一系列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里有落到玉盤的大珠小珠,有啼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幾乎聽不見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還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琵琶行》是一首內容極為豐滿的敘事詩。誦讀此詩,第一要表現出情節的曲折和波瀾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會使琵琶女富于戲劇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現,琵琶絕技也會得到細致的描繪,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在“醉不成歡慘將別”的時候,便“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將情節推向另一個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畢,“東船西舫悄無言”了,似乎可以結束了,忽然又“沉吟”、“斂容”,琵琶女要訴說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訴說一完,作者便抒發自己的感慨,將自己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系起來,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奏一曲,樂聲進入了高潮,但作者不再作正面描寫,只說其聲“凄凄”,并“不似向前”,寫到這里就戛然而止。這樣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產生意深境遠的感覺。
其二,應以情動人。這首詩敘述事件、描寫人物都充滿抒情色彩。“送客”一節即以“秋瑟瑟”“慘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制造了傷感的氣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時,即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
其三,應表現出畫面的精彩。《琵琶行》堪稱絕妙的“有聲畫”,應以景物來烘托感情氛圍。秋江夜別“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蕭瑟的秋景對離情別緒構成了有力的烘托。用人物的神態、動作描繪出畫面,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猶抱琵琶半遮面”,畫面傳神地描繪了琵琶女嬌羞的神情和猶豫遲疑的復雜心理。“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這是描繪琵琶女曲終時的動作、神態,不僅使人感到她的教養、經歷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現她由彈奏到自敘身世的內心活動。
其四,要表現出敘事抒情的水乳交融。本詩所敘之事飽含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人物的動作、心理的細致描寫、人物以抒情方式傾訴悲懷、精當的說明和議論的巧妙穿插,對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視的。
其五,注意通過形象類比來抒情言志。《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里,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后融合為一,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
【推薦名句】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2.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4.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5.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6.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上一篇:《白居易·憶江南》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