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制度與政治道德
一國政治制度是政治道德的直接體現。評判一個國家的政治道德高低,首先看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優劣。政治制度決定政治道德,政治制度落后,政治道德狀況必然糟糕;政治制度先進,政治道德就相對有保障。同時,政治道德對政治制度的建立、運作和發展變化會產生影響。
(一)政治制度決定政治道德
政治制度的優劣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道德水平。雖然不能排除政治制度先進的國家也會有貪官污吏和政治丑聞,但政治制度先進的國家,政治道德的整體水平會較高?,F實政治道德狀況與政治道德文化是兩回事,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歷史階段可能產生高水平的政治道德文化,但其現實政治道德卻有可能不盡如人意。之所以會有這種差距,主要原因在于要將先進的政治道德文化轉變為現實的政治道德,需要經由政治制度這一中介。政治制度設計科學,就能在現實中將先進的政治道德文化轉變為高尚的政治道德。政治制度設計不科學,先進的政治道德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就無法發揮其指導意義。政治制度對政治道德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政治制度的價值取向決定了現實政治道德的性質。政治制度是國家對社會利益進行分配的強制性規則,關鍵問題是明確權力的歸屬。利益在制度上體現為權利,主要包括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和社會權利,核心是人的自由、平等等基本權利。政治制度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明確社會成員權利義務的方式來分配社會利益。政治制度的價值取向本質上就是體現在“為誰的利益服務”。為少數人利益服務或為個別人服務的政治制度是專制制度,為多數人利益服務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政治制度確定后,執政者通過制定政治道德規范、開展道德教育等形式,推行與政治制度價值取向相一致的政治道德。在專制制度下,政治道德在性質上也是專制的,本質是為當政者服務的。在民主制度下,政治道德在性質上也是民主的,本質是為多數民眾服務的。
政治制度的科學程度決定了政治道德實現的難易。政治制度是一套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運行的規則體系。設計的科學的政治制度執行起來就容易,設計的不科學的政治制度執行起來就困難。同樣是民主國家,有的國家政治穩定,有的國家政治動蕩,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制度的具體設計有關系。政治制度對權力的運行設計得科學合理,權力行使的邊界明確并且不易突破,那么即使執掌權力者道德敗壞,在制度的約束下也難于把“政治”玩弄于股掌中。相反,如果權力運行規則設得的不合理,現實中難于約束和規制,那么由權力引起的腐敗就難以杜絕。民主國家并非每個政治家都是高尚的,但在制度約束下,難以為惡。專制國家即使是“明君”當政,也經常出現“人禍”。政治制度設計得科學,政治道德就容易實現;政治制度設計得不科學,政治道德就難以實現。
政治制度的權力分配決定了政治道德主體的范圍。政治制度的主要任務就是分配國家權力。政治道德的主體范圍與權力的分配密切相關。如果國家權力歸少數人或個別人所有,政治活動也就只跟少數人有直接的關系,普通民眾只是政治的“附屬品”,政治道德的主體也就局限于少數執政者。所以在古代社會,政治道德主要是針對君主和官員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到了現代民主社會,人民群眾成了國家的主人,每個公民都是政治活動的參與者,對政治活動都能施加自己的影響,公民也理所當然成了政治道德的主體。隨著政治活動的復雜性,對政府、政黨、政治組織、公務員、公民都提出了相應的政治道德要求,政治道德主體的范圍與專制社會相比擴大了很多。
政治制度的發展變化決定了現實政治道德的變遷。一個國家政治制度在性質上改變后,對政治道德的要求也會發生變化。新社會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積極推廣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治道德規范。從歷史上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道德體系是隨著相應政治制度的建立而確立的。政治道德的變遷是量變與質變相統一的過程,新的政治道德理念可能會先于政治制度出現,但其政治道德體系獲得國家正統地位必是在政治制度確立以后。另外,從政治的道德評價來看,政治制度是人們評價政治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符合制度要求的就容易判斷為“應該的”,不符合制度要求的就容易判斷為“不應該的”。政治制度的變化也會引起政治道德評價結果的變化。
(二)政治道德影響政治制度
政治道德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一種政治道德體系形成后,也會反作用于政治制度。政治道德通過價值指引、道德評價等方式會影響政治制度的變革,政治道德理念往往是政治制度改革的先導。
政治道德影響政治制度的價值取向。政治制度應保障人的哪些價值?政治制度應保障哪些人的利益?誰是權力的擁有者?政治制度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必然會受到相應的政治道德理論的影響。在古代社會,人們認為維護君主的利益、服從君主的命令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政治制度在價值取向上是君權至上。在現代社會,強調人人平等,崇尚自由,所以政治制度在價值取向上是民權至上。政治道德理念、政治道德理想的變化,也會促使執政者變革政治制度,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幾次“變法”,都與政治家的政治道德理念有關系。
政治道德影響政治制度的設計理念。如何認識人性是政治道德的理論基礎。如果強調人性善,人們會期望通過英明君主的治理過上幸福的生活,在政治制度的構架設計上容易出現集權制度。如果強調人性惡,人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抑制人的惡性,擔憂掌權者無法無天,損害人們的利益,在政治制度的構架設計上更容易出現分權制衡制度。政治制度如何設計,反映了人們對于人自身的認識,特別是跟社會精英宣傳倡導的道德理論有很大關系。
政治道德影響政治制度的運作實效。制度要有效運作,首先要得到人們內心的認可。如果執政者道德高尚,能夠發揮模范作用,自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就能夠減少政治制度運行的阻力。執政者無德,政府誠信缺失,再好的制度也可能會流于紙面。制度是否合理?執政者是否具有合法性?人們主要是依據道德標準來衡量的。如果政治制度的價值導向與人們的道德追求相一致,政治制度運轉起來就容易。如果人們內心抵制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運作將十分困難。
政治道德影響政治制度的發展變化。政治道德理念的變化將促使政治制度發生變化。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改革,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道德理論的指導下,吸收了中國傳統優秀的政治道德理念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在現代社會,公民的政治道德水平,也是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重要因素。人們根據社會主流的道德價值追求,對現行政治制度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的意見。公民政治道德素養高,對政治活動的要求就高,會推動政治制度不斷改良。
上一篇:政治決策道德
下一篇:政治參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