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問賜“巴克什” 功成名就惜無嗣
尼堪(?—1660),明烏拉部女真人,姓那拉氏,生于烏拉部屬城之一宜罕山山城,后人只冠漢字單姓為“那”。而不是“伊、趙”。
明萬歷四十年(1612),因城陷已降歸(比舊街,富爾哈二城,提前一年降歸)。轉年,部滅被收編為佛滿洲鑲白旗份。戰后,隨努爾哈赤西去了赫圖阿拉城。事后,有幸被努爾哈赤恩賜個“巴克什”之號。
巴克什,滿語漢譯為“有學問”。為什么在同期收編受降數以千計的人群當中,唯獨賜他一人之譽號呢?原因是,此人精通蒙文蒙語,而不是滿文滿語。烏拉部在終滅之前,使用的是蒙文,操用的是蒙語,“新、老滿文”問世,則是后話。
尼堪,漢譯為“漢”。此人降去之后,努爾哈赤量體裁衣,命他辦的第一件事是:赴蒙古科爾沁部(今吉林省白城市近西、四平市近西、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前旗、科爾沁左翼后旗)做民族勸降歸服之差,事后,功授世職騎都尉。
后金天命十年(1625),從討伐東海女真人虎兒哈部于黑龍江流域以西,憑借他的學問功底,一次性勸降了五百戶。還師后,努爾哈赤設盛宴為他接風洗塵。
天聰元年(1627),官至一等侍衛。
崇德元年(1636),官升理藩院承政,開始參政院務了。三年(1638),有人揭發他在之前審辦處理蒙古科爾沁部降歸問題上,犯有包庇之罪。因此,被解除理藩院承政職務,并處沒收家產一半歸公。時隔不久,又授以理藩院右參政職務。五年(1640),從皇太極征朝鮮藩屬國。戰后,授一世職輕車都尉?;诖巳宋捻w武略、智勇雙全的緣故,稍后,又命他赴蒙古郭爾羅斯部(今嫩江流域叫“后旗”,松花江流域叫“前旗”)負責辦理招降民眾的水災之后賞赍賑濟事宜。
清順治元年(1644),隨庶伯外甥多爾袞入關,追剿闖王李自成。轉年,又因功授世職二等輕車都尉。這一年,從征河南,取下一州四縣。戰后,再功授世職一等輕車都尉。三年(1646),晉封子爵。十年(1653),晉封二等子爵。這一年,因老而解甲歸田。十七年(1660),老死于家中。
尼堪,戎馬倥傯、馳騁沙場,近五十年,但卻老而無嗣。因此,他的世職和爵位,分別由兩位堂弟分襲開來。一名叫阿木爾圖,另名叫阿什圖。
烏拉那拉氏總第四世一祖都爾喜,傳三子:長額赫商烏,次庫森桑古烏,三古對朱顏(該人后裔,一分為二,部主嫡系居舊街古城,旁系居富爾哈古城)。分支之始,始于五世祖三人。
長支:五世一祖額赫商烏,傳一子:額赫布爾錦。
六世祖額赫布爾錦,傳三子:長烏金忒噶勒珠,次烏和忒喀克什庫,三烏富蘭阿洼納琿(以上三祖,與舊街古城的布顏,是平輩分關系)。
七世一祖烏金忒噶勒珠,傳三子:長庫爾塔,次喀拜,三布丹(以上三祖,與舊街古城的布干、布爾喜、布三泰、布堆、吳三泰、博克多六人,是平輩分關系)。
八世三祖布丹,傳三子:長阿齊,次布爾申博奇赫,三圖達里。
九世一祖阿齊,傳一子:尼堪(無嗣);二祖布申博奇赫(無載);三祖圖達里,傳三子:長阿木奇,次阿木爾圖,三阿什圖。
十世一祖阿木奇,在沒有分襲堂兄尼堪余蔭的狀況下,官至二等侍衛。后無下文。
十世二祖阿木爾圖,在分襲堂兄尼堪余蔭的前提下,于清康熙九年(1676)至十一年(1672)期間,累官為盛京將軍(第七任),并繼家父圖達里立修譜后,續修了家譜。
十世三祖阿什圖,在分襲堂兄尼堪余蔭的前提下,累官為鴻臚寺正卿。
在《尼堪傳》中,附記二人是:阿木爾圖、阿什圖。在輩分上,是堂兄堂弟平輩分關系。在官位上,理藩院右參政一人,盛京(今沈陽)將軍(從一品,武職)一人,鴻臚寺正卿(正四品,文職)一人。
上一篇:四代人不畏權貴 三代人名冠詩壇-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充軍嘩變為救國 鏡泊湖畔志未酬-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