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宗圣曾子與《大學》
孔子有3000多學生,所以學生都聽過孔子講解堯、舜、禹及西周時期的先王之道,但卻只有曾子一個弟子明白其中的真義。于是,曾子把孔子的講解寫成書籍《大學》作為其傳講精義,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發揮和說明,傳播到后世。
曾子姓曾名參,是春秋末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五帝之首黃帝,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曾參是太子巫的第五代孫,被列為孔子門徒“七十二賢”之一。

孔子去世以后,曾子積極的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開始聚徒講學,門下有不少弟子,被人們尊稱為曾子。孔子之孫孔伋,字子思,師從曾子,子思學成之后又傳授給孟子。
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曾子以他的建樹,成為與孔子、顏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儒家五大圣人。
曾子作為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著作,后世的儒家尊他為“宗圣”。
曾子認為,人們只有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的走下去。因此,他在《大學》中系統總結了先秦儒家的倫理政治思想,旨在于弘揚人們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第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3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8個條目。8個條目是實現3條綱領的途徑。在8個條目中,“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其后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在唐代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大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作為我國古代社會后期最重要的儒家經典之一,兩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家之門,對人們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等均有深刻啟迪意義。
知識點滴
有一天,曾子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他的兒子哭著鬧著也要跟著去,他母親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沒多久,曾子夫人剛從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上一篇:儒家后圣荀子與《荀子》
下一篇:儒家朱熹與《朱子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