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
“既然南傳佛教這么好,師兄為什么又要離開?”下山時,我問寂明。
“的確,南傳佛教非常好。如果不了解他們的法門,我也許終生修行,都是一葉障目。神秀那首著名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就是南傳佛教的核心,這首偈寫得非常好,并不是世人所說的神秀沒見性。神秀修行的法門就是持戒,南傳最看重持戒,他們用持戒多少年來衡量一個出家人的修行次第。而持戒的目的是斷緣,緣不起,因不生,就不會有果,自然而然,個人的生死便能了脫。南傳佛教并不承認漢傳佛教那一套,如果我想長期留在那里,就必須按照南傳上座部的規矩重新剃度,五年后受沙彌戒,十年后受比丘戒,然后才能出來。所以說,南傳佛教是一個解決之道,如果要解決個人煩惱了生死,在那里是絕對沒問題的。但這又有另一個問題,這樣的道路對現實社會有什么作用呢?”“雖然我出家了,但人生仍然有很多問題,把問題都搞清楚,才能真正放下。我在前進的道路上,雖然也跟師父們學了不少東西,但大多數時候,我都是自己看書,自己思考,自己悟。我從不指望跟定哪個師父,也不會把自己固定在什么地方。我一切隨緣。之所以離開西雙版納,也是因為我不想在還沒把問題搞清楚之前,就通過斷緣來放下。”
“可為什么又選擇回大理呢?”
“大理曾經是佛教傳播的十字路口,漢傳、藏傳、南傳都曾在這里交會,這地方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傳說,傳說中有歷史,歷史中有傳說,水乳交融,但現在隔絕得很厲害。所以,我就想,南傳上座部佛教既然這么殊勝,如果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將其引回大理,讓大小乘佛法的理念得以溝通,也該是一件很好的功德。之所以去觀音塘給妙智大和尚當助理,也是因為觀音塘是大理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妙智大和尚是佛教協會的副會長,我想,如果能通過他建一座南傳寺院,每天有幾十上百人穿著佛陀當年的袈裟,打著赤腳走到大理古城的人群之中托缽乞食,請問佛法還需要講嗎?”
“托缽乞食跟廟里吃齋有什么區別,不都是受供養嗎?”
“廟里的齋飯是想吃什么,喜歡什么口味都可以躲在廟里自己搞,而托缽乞食則是身體力行走出來,表面上是眾生施舍,但實際上是出家人把自己的法身施舍給眾生,讓眾生看到出家人的無我、無為、清凈和放下。”
“出家人自己的修行,為什么要眾生看?”
“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什么?就是佛陀反復強調要反對的、勸我們出離的‘貪、嗔、癡’三毒。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心只講求發展,一味地藐視大自然,即使神靈以地震、暴雪、干旱、洪災示警,仍然自我膨脹。”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我們不少漢傳佛教的出家人雖然看破了紅塵,卻沒有看破佛塵,也就是說,佛教界有佛教界的‘貪、嗔、癡’,我們常因智慧不夠而被外在形式的東西所蒙蔽。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寺廟、佛像修得越來越漂亮,起個廟就上億,里面供的都是玉佛、金佛,有這必要嗎?這是佛陀的本意嗎?當然不是。佛陀當年穿的是掃糞衣,崇尚的是簡樸,真正的出家人除了智慧和慈悲,應該是一無所有的,但我們現在很多大和尚都在利用宗教形式來占有社會資源,很多人出了家都想當住持,當了住持就有車開,能住方丈樓,想去哪兒去哪兒,十方供養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這都是現實啊。托缽乞食就是要眾生看到人生的道路不只有一個方向,希望眾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熄滅‘三毒’之火。”
“那觀音塘支持在大理建南傳寺院嗎?”
“他們說我這是在‘打妄想’,讓我以后別提了。我想,因緣不具足時,不提也罷。但我出家后,一直想做佛教的革命派,于是,我跟妙智大和尚說了我另一個構想,做個‘妙香佛國’的旅行社,在帶領游客參觀寺院的過程中,讓游客知道佛陀當年開了怎樣的悟,希望眾生得怎樣的智慧和解脫,而不是像現在的導游那樣只會引導游客去燒高香,求菩薩保佑。大和尚一開始對我這個構想還挺有興趣,但他問了幾個居士,人家勸他不要搞,他就又說我是打妄想。我和云南的緣分差不多了,所以,隨緣而來也就隨緣而去,晏師兄,你要有時間,可以跟我去廣東轉轉,看看那邊的人是怎么對我的。”
上一篇:《瘋》大地清涼
下一篇:《真如禪寺》大地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