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春秋魯國公族孟氏的后裔。曾受業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孔子的后世弟子,大抵可分為傳經與傳道兩派,曾子、子思、孟子屬于傳道的一系,子游、子夏、荀子則屬于傳經的一系。當時天下大亂,各國君主信奉合縱連橫,以霸道為尚,以攻伐為賢。而孟子卻倡導建立在“不忍人之心”基礎上的“仁政”。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往見齊宣王,宣王未用,又見梁惠王,惠王亦不任用,此后,他還到過魏、滕、薛、宋等國。孟子所宣揚的是“唐虞三代之事”,諸侯國的君主們認為“迂遠而闊于事情”,所以沒人采用。無可奈何,孟子回到家鄉傳道著書,和弟子萬章等人著成《孟子》一書,以為后世垂鑒。
孟子生前未能獲得社會的認可,但身后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榮。《孟子》一書在宋代被尊奉為儒家的經典,成為《四書》之一,孟子本人也在元至順元年(1330年)被追封為“鄒國亞圣公”,明嘉靖九年(1529年)又被追封為“亞圣孟子”。
上一篇:墨子
下一篇: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