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豐卦第五十五·《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shí)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譯文】《彖傳》說:“豐”,意思是豐盈碩大;譬如道德光明而后施于行動,就能獲豐盈碩大的成果。“有德君王可以達(dá)到豐盈碩大的境界”,說明王者崇尚弘大的美德;“不必憂慮,宜于像太陽正居中天一樣保持充盈的光輝”,說明宜于讓盛德之光徧照天下。太陽正居中天必將西斜,月亮圓滿盈盛必將虧蝕;天地大自然有盈滿有虧虛,都伴隨一定的時(shí)候更替著消亡與生息,又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
【注釋】①明以動,故豐——明,指下離;動,指上震。這是用上下象釋卦名“豐”,謂以光明之德而動,必可致“豐”。《正義》:“此就二體釋卦得名爲(wèi)‘豐’之意。動而不明,未能光大;資明以動,乃能致豐。” ②尚大也——此釋卦辭“王假之”,說明王者致“豐”,是崇尚弘大之德。《王注》:“大者,王之所尚,故至之也。”案,“尚大”當(dāng)指美德弘大,故下文“宜照天下”謂“德”施周普。③宜照天下也——此釋卦辭“勿憂,宜日中”。《正義》:“日中之時(shí),徧照天下;王無憂慮,德乃光被,同于日中之盈。” ④日中則昃——昃,阮刻作“”,據(jù)《校勘記》改。 此句至終,廣引天地、日月盛盈必虧的現(xiàn)象,發(fā)卦辭的言外之意,說明“豐”極必衰,不可過“中”。《正義》:“此孔子因‘豐’設(shè)戒。以上言王者以豐大之德照臨天下,同于日中。然盛必有衰,自然常理: 日中至盛,過中則昃;月滿則盈,過盈則食;天之寒暑往來,地之陵谷遷貿(mào),盈則與時(shí)而息,虛則與時(shí)而消。天地日月尚不能久,況于人與鬼神而能長保其盈盛乎?勉令及時(shí)脩德,仍戒居存慮亡也。”又,《本義》曰:“此又發(fā)明卦辭外意,言不可過中也。
上一篇:周易譯注·蒙卦第四《《彖》曰:蒙,山下有險(xiǎn),險(xiǎn)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shí)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下一篇:周易譯注·乾卦第一《九五曰“飛龍?jiān)谔?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