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受寵信的德國傳教士
在福臨短暫的一生當中,對天主教有著濃厚的興趣,與耶穌會教士湯若望的關系至為密切,思想上深受其影響。
湯若望(1592-1666),德國天主教耶穌會教士,明萬歷末年來到中國傳教。于順治元年十一月任清欽天監監正。福臨親政后,他因給孝莊文太旨治好了病,被尊為“義父”,福臨稱他為“瑪法”(滿語“爺爺”之意).福臨不僅在天文、歷法、宗教、道德等方面,而且在處理國家政務時,都要向這位老教士請教。
湯若望向福臨呈遞了三百余封奏帖,其中許多諫言得到采納。福臨曾對左右大臣說,湯若望的奏疏語皆慈祥,讀之令人淚下。他還把湯若望與左右大臣作了這樣的對比,認為有的大臣是為了求利祿而愛國君;湯若望則不愛利祿,因而他對國君的愛是真誠的。漸次頻繁的交往,使兩人的關系日趨密切,以致突破了君臣界限。凡有垂詢,福臨即宣召湯若望入宮,并許其隨時徑入內廷,兩人開懷暢談,每至深夜。他自己也常到湯的寓所,隨意瀏覽教堂書房及花園,有時共進便餐,歡洽之情似家人父子。甚至福臨的19歲生日也要在湯若望家里過,給了他極高的榮譽。
在福臨的寵信下,湯若望連連進爵加級。順治三年,授太常寺少卿銜;順治八年,敘通議大夫;順治十年,賜號通玄教師;順治十五年,晉光祿大夫,在清廷中成為風靡一時的人物。然而,由于順治十四年以后福臨開始崇信佛教禪宗,湯若望企圖使福臨皈依天主教的努力終于無成,但他始終受到福臨的尊重。
湯若望在順治的心目中威信很高,對他幾乎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湯若望也確實在順治的政治生涯中發揮了不小的積極作用。順治是個“火烈急暴”的脾氣,發起火來就不顧一切。作為封建帝王,有時“他略一暗示,就足夠把進諫者的性命毀滅了”。當時朝中所有的大臣對此都無能為力,而“唯獨湯若望有膽量和威望,他不顧一切,敢向皇帝指示皇帝所應走的道路”.由此不難看出,順治與湯若望的關系非同一般。順治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燁為皇太子繼承人,也是采納湯若望建議的結果。
上一篇:松錦之戰獲勝內幕-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極受寵愛的海蘭珠-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