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菊飄零滿地金
一個人的才學再廣博,也總是有限的。如果遇事光憑主觀臆斷而輕率地下結論,往往會鬧出不小的笑話。
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軾學通經史,才高一世,一天,他去拜訪宰相工安石,在書房里等候時,看見書桌上有半首未完成的《殘菊》詩:“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碧K軾看了頓覺好笑,心想,菊花其性屬火,深秋開放,與春天的花兒不同,只會在枝頭枯萎,決不會被西風吹落,更不會花落滿地,一片黃金。詩中“殘菊飄零滿地金”豈不是太不符合實際嗎?于是,提筆在紙上續了兩句,“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吟”。蘇軾久候不見王安石,便離去了。
后來,蘇軾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重陽佳節,友人陳季常來看望蘇軾。蘇軾十分高興,他記起定惠院長老送的幾株黃菊,栽于后園,當已開放,便邀陳季常同往賞菊。來到后園,果見菊花盛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蘇軾觸景生情,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句,便說:“王安石有句詩‘殘菊飄零滿地金’,會落瓣的菊花,我可從沒見過?!痹捯魟偮?,一陣大風吹來,只見盛開的菊花紛紛墜地,一剎時滿園落英繽紛,果然象鋪滿了金子。原來,黃州的菊花與別地的不同,世上真有會落的菊花。事實上,戰國時期屈原的《離騷》里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蘇軾方才明白自己從前見識不廣,續詩續錯了。
從此,蘇軾遇事注意觀察,認真思考。有了黃州這次觀花的經歷后,他在自己的詩里也寫出了“欲伴騷人賦落英”、“卻繞東籬嗅落英”等符合生活真實的句子來。
上一篇:武術大師劉仁的不幸
下一篇:漢唐歌舞戲音聲已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