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當了三年傀儡皇帝
乾隆帝即位時曾經發過誓,說在位時間不超過祖父康熙,于是他在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公布了十五子永琰的皇太子身份。第二年正月初一日,紫禁城里舉行了莊嚴而隆重的禪位儀式。在皇位上坐了六十年八十六歲高齡的乾隆皇帝禪位稱“太上皇”,永琰即位,改名“颙琰”,改元嘉慶。
嘉慶即位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乾隆宣稱自己健康狀況依然很好,繼續把握大清朝的一切軍政大權,各項用人理政的措施都由他來決斷。颙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他每天除了批閱奏章、接見臣僚,就是陪同乾隆四處巡游、打獵,參加各種宴會,有時也率領皇子們練習弓馬騎射。有他那位自稱“十全武功”的父親在,嘉慶只好充當起了傀儡皇帝的角色。
隨著太上皇乾隆逐漸衰邁,受乾隆寵信的和珅逐漸攬權,嘉慶帝投鼠忌器,只能不露聲色,韜光養晦,和和珅巧妙周旋。在其位不得其權,滋味不好受,更要命的是,除了年老但聰明的太上皇外,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眼里只有太上皇的和珅。這樣一來,嘉慶皇帝要受的夾板氣是肯定少不了了。嘉慶帝能這樣低眉傾目地當了三年夾板皇帝,也是非常不簡單的。
嘉慶對和珅的痛恨由來已久,他早想除掉和坤了,但無奈自己沒有實權。乾隆禪位給嘉慶后,和坤見乾隆無意交出大權,更加猖狂。常跑到太上皇乾隆那里搬弄是非,這時的乾隆畢竟已經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了,有些糊涂也是在所難免的,有了乾隆的支持,和珅更加有恃無恐,根本就不把嘉慶皇帝放在眼里。
關于乾隆皇帝舍不得讓權給嘉慶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說,每當遇到軍國大事的是時候,都要請乾隆皇帝裁決。按理說,嘉慶登基后年號已經更改了,一切的官書也都應該隨著更改的,但當時的時憲書卻有兩種。全國發行的時憲書采用的是嘉慶年號,但是頒給內廷和親近王公大臣的,仍舊用著乾隆年號記年。
時憲書就是歷書,通常每家都會備上一本的,所以傳布很廣。在宮廷中有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的時憲書,世人將其視為珍本。此外,朝鮮的史書中也有對于這件事的記載,朝鮮使臣到北京,本應是嘉慶帝接見的,但是朝鮮使臣回國以后,卻只知道有乾隆,而并不知到有嘉慶。由上面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嘉慶這個皇帝不過是操縱在乾隆手里的木偶。
嘉慶四年(1799),乾隆皇帝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九歲。至此,嘉慶皇帝才真正親政,這個時候,他已經三十九歲了。
上一篇:嘉慶帝為何難以逆轉衰-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嘉慶帝猝死原因-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