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犧牲后,大西軍仍然有強大的戰斗力。不過,所面臨的敵人也更強大,一方面,清肅親王豪格分兵四出追擊; 另一方面,明在西南的殘余勢力繼續與農民軍為敵,總兵官曾英屯駐重慶有20萬人,楊展糾合幾十萬人駐扎嘉定,朱化龍擁兵茂州,曹勛據大渡河所,趙榮貴屯兵耒歸,巡撫馬乾以3萬人屯兵內江,總督樊一蘅領副將侯天錫駐瀘州,衛副總兵屠龍屯兵納溪。等等。這些勢力把大西軍視為仇敵,結成一股相當強大的反動勢力。
張獻忠余部孫可望、李定國在豪格突進四川后,當機立斷,改變軍事路線,由順慶南下,一晝夜驅馳數百里,取得了渠河戰役的勝利,接著又以無比的勇氣,強渡長江天險,射死總兵官曾英,殲滅前來堵截的20萬殘明軍隊,一舉占領重慶,并乘勝打下綦江,從而獲得了休整和收集亡散的時機。
大西軍新的領導集體在綦江發布了著名的 “綦江文告”。文告高度評價了20年間農民斗爭的正義性質,緬懷張獻忠的功績,慟悼自己領袖的不幸犧牲,號召全軍團結一致,繼續戰斗,以完成張獻忠的未竟大業。文告傳諭之后,歡聲滿營,軍士帖然,顯示了這支農民軍繼續抗清的決心。
之后,大西軍便在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率領下,在川南、云、貴一帶,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團結各族人民斗爭,由于大西軍紀律嚴明,得到少數民族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英勇戰斗。李定國所率之兵,就有一半為少數民族。
上一篇:《章學誠與《文史通義》》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統一臺灣》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