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執掌了大權,大家都看著他要干什么,儒士們又在喋喋不休地議論王政霸道之類,張居正斷然說: “天下事豈有不從實干而能有濟者哉!” 和北宋的王安石不同,他根本不去談什么改革的必要,而是提倡祖宗之法,即力圖恢復明初的行政效率。當時的明朝官府就像一臺生了銹的巨大機器,僅靠慣性在緩緩地轉動,因循敷衍的風氣腐蝕了每個部件,各衙門每天忙忙碌碌,只是在寫公文、傳遞公文,毫無實效可言,上司就像婆婆整天嘮嘮叨叨,下級就像媳婦充耳不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憑你有千條善法也無一能行。張居正對此痛恨之極,首先就對此開刀。萬歷元年六月,考成法實施。具體方法是各衙門除例行公事外,立文冊二本,一本送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備注,公事辦完一件,注銷一件,一本送內閣備考。居正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各項公務按輕重緩急及道里遠近定有期限,層層考核,每月有小考,每年有大考,辦事拖拉者還會受到刑事處罰,使官員都處于緊張狀態。于是下級對上級不敢敷衍了事,建言立法的人考慮到實效,也不敢隨便發號施令了。結果,中央的號令一下,“萬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風,無不披靡?!蓖ㄟ^考察,裁撤了一批無能多余的官員,獎勵了一批勤政能干的官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嘉靖以來的冗官冗員的現象。同時,還取得了相當的經濟效益。過去拖欠賦稅的地方完納了,以往層層克扣、中飽私囊的現象減少了,正如他所預料的:“考成一事,行之數年,自可不加賦而上用足。”通過考察,張居正深入了解各方面的人材,然后量才錄用,委以重任。如戚繼光、李成梁守北邊,殷正茂等安撫南方,潘季馴治河,皆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臣。
上一篇:《抗倭未成身先死》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殺暴君宮女奮起》明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