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政治壞到極點,無人為國家考慮,官吏或忙于黨爭,或忙于貪污受賄。軍隊到京師請餉,1萬兩照例扣3000,這3000便落入私人腰包。賄賂的數量愈來愈大,京城有 “白變黃,黃變白” 之說,意思是開始行賄用白銀,后用黃金,再后來便用白色的珍珠。一次,崇禎帝憤憤地說: “如今未用一官,先行賄賂,文武都一樣。聽說選官動不動就借許多京債,一到任所,就要還債。這債出在何人身上,定是剝民了。這樣怎會有好官肯愛百姓?” 風氣壞到某個人要獨善其身也不可能,上司伸手要,過往的官人討,遇考察進京更少不了打點。一大臣曾反問皇帝:“皇上平臺召對,有文官不愛錢一語。然今之世局,何處非用錢之地,今之世人,又何官非愛錢之人?皇上又知文官不得不愛錢乎?”政治的腐敗更加劇了國家經濟的破產。土地兼并已無法遏制,北京周圍遍布皇莊,豪奴、太監搶占的土地更不計其數,其他官僚地主也瘋狂地掠奪土地。勢家霸占了土地,享有不納稅的特權,而貧苦農民更加重了負擔,同時國家稅收得不到保障,財政更為困難。明中葉衛所兵制敗壞,軍隊皆靠兵餉維持,軍隊越來越腐敗,而戰爭連綿不斷,所需軍費越來越大。為彌補財政赤字,萬歷末加征“遼餉”,到崇禎朝,為鎮壓農民起義,又加征“剿餉”和“練餉”,“三餉”合計比正賦還多出200多萬兩,更使民不聊生,由于政府的無能,水利長期失修,各地災荒頻仍,特別是北方地區,饑荒十分嚴重。陜北地區人民起初采蓬草為食,蓬草吃盡又吃樹皮,樹皮剝光便以泥土、石粉充饑,吃了幾天便腹脹而死。山東饑民刮人肉為食,一老嫗煮自己的兒子為食,一邊煮一邊哭,說:“我不吃就會被人吃,只好這樣了。”全國堆滿了干柴,一點便著。
上一篇:《風行的世情小說》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高拱罷職》明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