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總論·秦文化
指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所處地區,也即以今日之陜西關中、漢中為中心的,函谷以西、隴中以東、秦嶺以北、賀蘭山以南地區之文化。秦地區游牧經濟轉變為農業經濟較晚,故起初不如其它地區發達,因而被稱為“夷”,然而歷經秦國數代君主勵精圖治,慘淡經營,特別是自商鞅變法之后,遂逐漸強盛起來,并進而兼并天下統一了中國。秦文化中的冶鐵、畜牧、農耕均極繁盛,其文化觀念中具有明顯的功利主義特點,秦人喜談“農戰、攻伐、墾荒、開塞、徠民、重本、抑末”等事,而無心于仁義禮樂等倫理道德。秦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得益于一大批優秀的歷史人物,如百里奚、西乞術、孟明視、商鞅、張儀、公孫衍、白起、王龁、范睢、呂不韋、李斯、蒙恬等,尤其是商鞅,他的變法既改變了民風、富強了國家,且開創了以法治國之先例。秦統一中國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強化政治、經濟、文化的一體化,因而秦文化在中國文化的形成的許多方面曾起過主流作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社會倫理文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積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