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國家確實到了力竭財盡的地步,許多有眼光的官員意識到賦稅不均乃是根本原因,于是進行了各種嘗試。嘉靖初以議大禮而高升的桂萼并不是碌碌之輩,曾試圖進行一番改革,以挽救暮氣沉沉的帝國。桂萼參照當時各種新法,提出新的賦役法,即打破原來的里甲界限,以州、縣、府甚至以全省為單位,整體安排賦役,以克服 “狹鄉”、“寬鄉” 的不均,而且將各種役目并為一項,按丁田一次排定。第二年這種方法即稱為 “一條鞭”。要均賦首先就要掌握準確的土地數量,因此桂萼又多次上疏請求丈量土地,查出勢家隱瞞的田畝。不久,桂萼等失勢,他的建議還沒來得及實施。歐陽鐸則在地方進行了改革的實驗。正德年間,歐陽鐸任福州知府時,立志改變當地徭役不均的現象,他說: “本郡多士大夫,士大夫又多占田產,庶民有產者很少,而徭役全部令百姓承擔,應讓士大夫分擔一半。” 此議一出,遭到士大夫的強烈反對,在上司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嘉靖十六年,歐陽鐸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發現當地差不多的田產,所承擔的稅米卻相差20倍之多,于是他命令賦重者減去耗米,折為銀兩時從輕計算; 而原來過輕者不得折算為銀,并增加耗米,暗中使其平均。但他的這些措施都要靠人治實現,正直的官員一走,善法便蕩然無存了。嘉靖末,龐尚鵬在浙江也試行了糧、役合征的一條鞭法。到穆宗年間,海瑞巡撫應天十府時,曾將此法切實推行,而且他試圖抑制土地兼并,強令勢家退出霸占的土地,終于使自己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僅7個月便被罷免,從此賦閑在家。海瑞在辭職奏疏中憤憤地罵道: “舉朝之士,皆婦人也!” 明朝無可挽回地衰敗了,幾個忠臣豈能只手補天。
上一篇:《嘉靖家盡成讖言》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大會滎陽克鳳陽》明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