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音樂文化·嗩吶
又稱喇叭,是我國民間流行最廣泛的一種吹管樂器。金元時從波斯傳入中國,明正德年間(1506—1521)已在民間普及,曾一度用于軍樂,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為戲曲,歌舞等伴奏,是我國民族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嗩吶的管身多為木質(zhì),呈圓錐形,管上前七后一開八個音孔。管的上端用銅管套插一個蘆葦制成的哨子,下端套一喇叭形銅碗做擴音器之用。嗩吶的音量大,音色隨所用哨子軟硬不同,或高亢明亮,或柔和優(yōu)美。嗩吶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大中小三種形制,另外,以地域區(qū)分還有柏木桿,海笛等類型。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物·唐三彩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政治要事·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