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與《管子》
1.管子其人
管子,大約生于公元前725年,姓管名夷吾,字仲,死后謚號敬,后世也稱管敬仲,泛稱管仲。出生在潁河流域,一說是今安徽阜陽市的潁上縣,縣城至今仍保有管子祠、管仲公園、管仲廣場、管仲大道等。管仲“少時曾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推蒂)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任三逐于君,鮑叔不以為我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為恥,知我不羞小節而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保ā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p>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合乎禮義法度)則六親(父、母、兄、弟、妻、子)固,四維(禮、義、廉、恥)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保ā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p>
“齊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臣,使臣不凍饑,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非臣之所能也,其為管夷吾乎?……夷吾事君無二心……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所在之國,必得志于天下。' ”(《國語·齊語》)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執政長達四十年之久,被齊桓公尊為“仲父”,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諸葛亮未出山前常以管仲自許。管仲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倫理道德、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人才、法制等方面。被梁啟超譽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世人則稱之為“儒道法思想的先驅”。管子的政治思想以人為本,政順民心,政利民生為原則?!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絕滅,我生育之?!保ā豆茏印つ撩瘛罚?頁,中國書店出版,1994年第一版。以下引文同)。管子執政以后,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在齊桓公的全力支持下,對齊國實行大膽全面的改革,重視農業生產,提倡“農戰”改革軍制,實行軍政軍民合一,倡導富民政策,發展農、林、牧、商、貿,冶煉鹽鐵,發展海上交通貿易,采取“寓兵于民”,使“隱軍令于國政”。對外提出“尊王攘夷”,反對對外侵略擴張,實行睦鄰和平外交政策。以上政策對推動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各諸侯國的交流,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和睦融洽與發展,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管仲由于思想杰出豐富,深刻全面,尤其是政治上的豐功偉績,歷來為后世所推崇??鬃釉叨仍u價“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的偉業。孔子說:“民到于今受其賜,微(沒有)管仲,吾其被發左衽(衣襟)矣”, “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
2.《管子》其書
歷代學者們認為,《管子》一書,雖名為管仲所撰,實際上并非管仲所著。但是《管子》中的許多篇章反映了管子的事跡和思想。據傳《管子》成書于戰國初期或西漢,非一時一人所作,某些篇章的觀點前后并不完全一致,有的還相互矛盾。戰國初期,新興地主階級為發展經濟,擴充軍備,實行變法,繼承和發揚了管仲的思想,在“稷下”學術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后來的所謂管仲學派。
《管子》一書主要反映了管仲學派的觀點,也摻雜了其他學者的論述。從內容上看,在政治思想方面,管仲推崇儒家的民本思想,直接提出“以人為本”的主張;在軍事法制社會政治改革等方面,更多傾向于法家的主張;在宇宙觀方面,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常常以自然規律解釋人事物理。
《管子》一書,涉及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正如近人羅根澤在《管子探源》一書中所說,《管子》“在先秦諸子,裒(音掊,輯錄)為巨軼,遠非他書所及”。《管子》書中兼有儒法道諸家學說的許多觀點。該書的突出方面是政治思想,管仲為實現其政治主張而提出“以人為本”,主張順民意,利民生,提倡法制,不主張君立絕對獨裁,順民之好惡以為治,依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立法,主張法簡統一,對民重信,執法公正無私。管子還提出愛民、富民、教民,所謂治國之道,必先愛民富民教民,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主張,至今仍有借鑒意義?!豆茏印返年P于政治改革、發展經濟、利民富民的政策以及富國強兵的許多主張和政策,不僅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而且對后世也有很大影響。
上一篇:離樹別黨,傾國之道也
下一篇:精兵簡政,推行法制,賞罰嚴明的治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