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詞柳三變”
詞最早產生于中、晚唐之時,一直被看作是不登正統文學“大雅之堂”的“艷科”、“小道”。到北宋時,詞才大為興盛起來。因為北宋士大夫既讓自己的“情”基本上退出了詩、文等正統文學形式,于是便轉向非正統的詞這一新的表現形式。他們在詞中抒發一些悲歡離合,男女私情的感嘆,被以為是無傷大雅的。因此,宋代士大夫文人在詩文創作中的面目往往與詞作中的面目判若兩人,例如歐陽修的詩文完全顯示出一副儒學衛道士兼社稷大臣的尊容,而他的大量詞作則是花柳鶯燕、男女歡愛,甚至是“淫詞褻語”,幾令人不能相信是出自一人之手。
但提倡“圣人之道”的宋代統治者對于偏重于抒情的詞這種“純文學”畢竟是排斥的,如果士人一味在這條“艷科小道”上走得太遠,也將給仕途帶來麻煩。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原名三變)就是如此。
柳永早年出入煙花柳巷,酒樓歌館,填寫了大量詞曲,流傳四方。凡是能飲井水的地方,即能聽到有人唱柳永的詞作。但是,他考進士卻落榜了,由是他填了一首名為《鶴沖天》的詞,嘲笑科考: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怎不恣狂蕩!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落榜不僅未使他收斂那放蕩的浪子作風,反而更“恣狂蕩”。
他再一次考進士時,已經被錄取。宋仁宗在審閱名次時卻特地劃掉了他的名字。并且說:“讓他淺斟低唱去吧,何必要浮名呢?”此后,柳永遂自我解嘲地號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號稱是奉了皇帝的許可填詞的。
在屢經挫折之后,柳永才改名考中進士,而吏部卻久不授他官職。柳永無法,求見宰相晏殊。晏殊也是當時著名詞人,柳永大約想因此得些照顧。晏殊用嘲笑的口吻問他:“你還一向填詞曲么?”柳永恭敬地回答說:“我跟相公大人一樣喜歡填曲子!”晏殊說:“我卻從不會填出你的‘彩線慵拈伴伊坐’那種話?!焙髞?,柳永一生也就只做了個屯田員外郎的小官。
柳永之所以倒霉,就在于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市井詞的詞人,他是一個因寫詞而被逐出科場的落魄知識分子。
上一篇:“頭重、腰細、腳輕”
下一篇:“女飛人”涉嫌服用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