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成實學派
亦稱成實宗,中國佛教學派之一。以傳習、弘揚訶梨跋摩的《成實論》而得名,學者稱為成實師。《成實論》以接近于大乘的教義批判各部派,特別是有部理論。針對有部的“時”一切有,“法”一切有,提出人、法兩空。“人空”如瓶中無水,由五蘊和合形成之人,是假“人我”;“法空”如瓶底無實,五蘊只有假名,而無實體。并在有部對世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五位八十四法,把從五趣到阿羅漢果位分成二十七階位,后由鳩摩羅什譯出《成實論》。羅什門下對此潛心研究并注疏、講習,造詣最深的有曇影、僧睿、僧導、僧嵩。導、嵩兩人在南北朝時代建立了成實學派的南北兩大系統——壽春系和彭城系。壽春系門人有曇濟、道猛、僧鐘、道亮、法寵、慧開、慧勇。彭城系門人有僧淵、曇度、惠紀、道登。梁代是該派的鼎盛時代,著名僧人有法云、僧旻和智藏。北齊時代的僧人有慧嵩、靈詢等。陳代成實論師比梁代少,著名的成實論師只有智皭一人。隋唐時也有一些著名的成實論師,如智脫、保恭、智琰等人。但此時成實論派已超于衰落,唐初唯識論興起后,該學派逐漸消亡。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恒山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扇子功·手帕功及拂塵、素珠表演技巧